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近品〉提到:「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目绀青色相」,乃因累世能慈心视众生如同对待父母一般,才能感召此业。因果律能运作,其关键在于吾人都有一个可持业种、贯通三世的「如来藏」,而一个人的相貌庄严与否,正是由吾人如来藏含藏之业种所决定,非由现代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诸佛也都有,所以每个众生都不曾分开过,我们都跟诸佛同在一起,我们今生虽然会跟亲爱的家人分离,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分开而已,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常住不灭,所以大家将来还是会再重新见面的。所以葛格我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将来如果和亲爱的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不过也许情爱深故,难免还是会流泪,因为「重感情」习气还是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何让家人接受不杀生没学佛前,自己心狠手辣,不知道杀还过多少众生,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口欲。现在想起还深深的惭愧,学佛后知道了轮回,于因果深信不疑。终于有一天在父亲生病而因年数已高不能手术时,我在地藏菩萨像前发愿:从今以后不再杀生,不再吃众生肉,吃他们的肉,如吃我父母的肉,如吃我兄弟姊妹的肉,如我同类的肉。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今生的父亲,愿他色身康泰,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正法?则要先知道什么是四悉檀?悉檀的意思是应众生根器不同及法界实相的事实展现,而来述说如何成就佛法的唯一宗旨——亲证法界的实相,乃至成佛,施设有四种成就佛果的层面说法,以此来让众生明白,称为四悉檀。四悉檀具足时,即能具足从不同层面来宣说佛法的宗旨。一、世界悉檀:佛为众生宣说世界之成住坏空、五蕴之生住异灭、三界六道有情生死流转及不得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面子啊!面子啊!请问您有几斤几两重?在大人的世界里显得如此的繁锁与重要,可是要积极的去处理喔,万万疏忽不得啊!但是曾在上课时却听到演法者对我们的慈诲其大意如下:「最会替自己漏底的是已成之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将衪未成佛前所干的一大堆糗事,都无所隐瞒地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给众生听,可不要笑喔!将来我们成佛时所抖出来的糗事不会比世尊少;这是在告诉我们,在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对于此土众生的情分,有感于法运艰难,但是许多菩萨心性甚为调柔,所以仍应勉励,相互增上。愿诸菩萨们绝对不要放弃今生可以开悟的机会,尤其特别是护教的师兄们,今生的道业必定成就,绝对不要退转,要思考诸难:佛世难遇、难闻、怖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然对于我们今日而言,不觉得有何困难,然而天中天世尊所说,岂有虚语,所以轮回的苦痛应当今生了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在《杂阿含经》中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而众生恋爱的感觉不离触食、思食、识食。简单讲,抟食就是通常所说的吃食物,以此来滋养身体,而后三种食,是滋养我们的心灵。眼睛看见美丽的面容,而心生愉悦。因为能看,不断的看,这个不断生起看的过程就是识食,而眼光接触美丽容颜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片段古人诗句中知道,中国人对这酒的依赖度非常高,又中国因气候环境适宜而大量种植高梁、麦、米…等农作物,间接促进酿酒、酤酒之行业兴盛,综观喝酒之人,从贩夫起卒到王公贵族,遍及大江南北;;但这对学佛之人而言,为了受持酒戒,周遭饮酒文化及环境所带来诸多之引诱及困扰,无疑是对严持酒戒之佛子的一项信心考验,若一不小心,信心动摇,而任凭随顺于众生之饮酒文化,从划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佛对一般众生都是先除其「恶见」,待「其心清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以后,才为说解脱道的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到后面有因缘时才说大乘法。但是对于大乘种性的久学菩萨者,佛菩萨善观根器,有时直接开示大乘法要,直接开演大乘经典,未有一定先说小乘后大乘的说法,而是看听法者的种性为何而论,佛乃是以应众生之机为要。然而「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一个版本(白话文翻译):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气」的,每个众生的习气都由来有之,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习气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聚,众生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从地狱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1、听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众生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异熟果报,都是从意识和意根而来,所以说一切摸画,无胜于意,为什么叫摸?又为什么称为画?我们先把《华严经》中佛的开示说明了,诸位就懂得为什么叫摸与画。华严中佛有开示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是说我们的真心如来藏,就像一个很善于画工笔画的画师。中国画若大略来说有两种画法:一种画法是写意的、泼墨式的,大笔一挥一洒,山就画成了;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法身。2.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3.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4.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5.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6.如来藏为无始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始,是说有情众生及其生活的宇宙器世间的存在,是没有开始的,从无限久远的,无限长的时劫以来,就有众生存在、生活着、在六道里面轮回,除非随佛修学佛法解脱生死,否则就这样一直轮回下去。如果有初始,则初始的时候是没有因的存在的,承认初始的存在,就成为无因论了,这和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的事实是矛盾的。阿僧祇劫通常又称无量数劫,一个阿僧祗劫,包含了无数个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释迦牟尼佛)说法应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导众生,开显其本具的佛性。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及一切众生都成为和自己一样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其他的宗教则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其教主永远也不会希望他的信徒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一杯清水有八万四千个众生佛说法的时候,曾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宇宙众生是不可数的,是不可想象的,除了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众生之外,宇宙中无数的星球中也有众生存在;除了我们用肉跟所能见到的众生之外,还有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曾指着桌上的一杯水说,这一杯水中就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当然「八万四千」在佛经中表示数目很多的意思。)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于为度有缘之众生,有时无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进而修学佛法;但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佛威神力所变现。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欲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五欲烦恼很少,虽然没有学佛,死后也烧出舍利子,外道修行者,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哪里是真心呢?而且再说,佛陀说法,不是只有说真心,也不是只有说意识心,而是通通说,这也代表了佛法中对于真心和妄心的区别之处,是很明确的,所以小乘者可以「灰身灭智」,就是在于体认「意识心」的虚妄,因此虽然对于诸法的真实之处不能够像是菩萨们如理宣说,可是可以凭借他们对于自身的「我」的灭除,对于「我执」的灭除,来达到「无余涅盘」,对于如是之者,就是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很多事情非吾等单方面能够成就,还需要他人配合才能成就,但是「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因此得要靠我们调整方向与作法,来让境界把我们的棱角磨亮、磨平、磨圆,众生想要磨刀需要磨刀石,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看到钢刀被磨得很厉害,但是却忽略了磨刀石亦消磨当啷,但是,在磨刀的这个事情上,人们认为磨刀石只是配角的角色,其实它何尝不是主角呢?通常人容易忽略磨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的人要处处不忘众生。经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愿为众生趋走给使。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又是佛法自我牺牲的服务观点。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只,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