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人缘差的十种原因: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心生庆幸。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起嫉妒和厌恶心。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生欢喜。6、退失道心,毁灭佛像。7、对于父母和圣贤,不尽心奉侍。8、劝别人做不得人缘的事情。9、阻碍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10、轻视或讥笑人缘不好或威望较差的人。人缘好的十种原因:1、不嫉妒别 三摩地

2018-07-22

基于这样的精神,一个出家众能够帮助众生的,不是一生一世依于这个会断、会坏、会烂的这个意识色身而有的一个财色名食睡方面的帮助。出家人要帮助众生的,是要解脱三界生死的轮迴苦恼;出家人不赚钱,并不是因为出家人如果他在家的话,他没有能力赚钱;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说,禅宗祖师里面有说:「出家事乃是非将相所能为也。」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也。乃至菩萨们如果去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的僧人为了探索生命的真相与意义,舍弃了世间的五欲享受而出家,僧人出家亦不求独善其身,而是要学有所成后救度一切众生;佛弟子不求征服天下,只求征服自己的贪瞋痴,……故信佛学佛是大丈夫行,非王侯将相所能为,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是消极厌世?有人说“如果世人都出家了,人类岂不是要灭绝?”须知信佛学佛以在家居士为多,并非皆要出家,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遇到这种场合时,应方便救度业重众生为是。【旨意】受戒已的优婆塞、优婆夷,无论卖物与人,或向人买物,以斗、秤称量或讲定价钱时,都应直心卖买,方不造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者,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原标题:买菜遇摊主缺你斤两,学佛人该争还是该忍?) 三摩地

2018-07-22

鼻子一酸,众生苦啊,众生有佛性啊!我只能帮她一顿,期望她念佛,早日去西方净土。走过马路,在往坐车转弯处,再回首望奶奶,川流的人群和流离的灯光吞没了老人的身影。今天平安夜,祈祷这个和谐社会早日实现老有所养,祈祷远方的家人平安幸福。(原标题:我的平安夜)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注:雾和霾的形成以尘埃为主,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并与水蒸气凝结,漂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雾和霾。)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根据菩萨对这些知见的了解,所以,以他的信行以及解行听闻到《华严经》的内容,虽然对于佛地与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不能触及,可是内心却是充满了欢喜与向往的!所以,知道佛道三大阿僧祇劫所应学、应修、应证的内容铺陈下来,都没有离开菩萨最初所发的四宏誓愿,是什么呢?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知道这样次第内容,所以对于一直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装饰、玩乐等等的摄受滋养而没有缺乏,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而且年岁也未衰老,那这种情况下,他感觉这个生命对他来讲是很快乐的,我们称他为是有乐的有情世间。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这些需要的汤药,缺乏 三摩地

2018-07-22

正思惟这个五阴的所谓颠倒,要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远离这些颠倒而获得正见?不在颠倒中而愚痴无明;正思惟过后,让自己能够在世间以正命而活,以正命而活就不会去造作诸多损害众生的业;接着,在身口意上面,能够清净的让自己依止戒行,不去犯戒;之后,对解脱道的方向及内容能够维持正念,让自己随时能够忆持:要怎么样来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烦恼的过失?让自己怎么去解脱?不要 三摩地

2018-07-22

四力者,如《四法经》所说的四力:第一,是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子随时都可能会现行,使众生造恶业,所以我们要破坏它,不要让它现行。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的事,成为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的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各种忏法真诚忏悔,如大悲忏、三时系念、八十八佛忏、水忏、梁皇忏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典中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相分,所以所有的众生他所能依靠、能够依赖、拿来运作动转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内相分。在《辨法法性论》当中弥勒菩萨说: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外境离识即无义,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别所取境,应即他心所缘事。(《辨法法性论》)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老师!我承认我们的大脑中所感知的内相分 三摩地

2018-07-22

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获得的这个五蕴身、财来行大布施,众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脑啊、髓啊,都随时布施给他;每一世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都是要行这个大布施,来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那么菩萨道十地的修证,就是说我们说的所谓佛菩提的修证,因为佛菩提,表示还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那么这三种菩提呢,既然我们说,有人说发菩提心,那你就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情众生为什么会有贪心呢?因为执著于要让这个物质的身体,以及这个意识觉知心,能够得到享乐、得到想要的。所以有情因为有这样一个物质的身体,以及有这样一个意识觉知心,作为他的来源,所以就会对于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以及法这六尘,生起了执著、起了贪爱。眼睛会对于所看到的外面的这些颜色起贪爱,耳朵会对于所听到的外面的这些声音起贪爱,鼻子、鼻根会对于外面所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弥勒菩萨要说菩萨得要有菩萨的咒陀罗尼呢?那纯粹就是因为有情毕竟就是从刚开始学佛,毕竟就是很难以完全离开了所有一切的欲求跟希望的;所以如果碰到适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帮有情解除灾患,乃至于说度他入门,那菩萨是可以偶尔用这些方式来帮助众生的。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愿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愿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人来说&m 三摩地

2018-07-22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 三摩地

2018-07-22

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侍,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这里面开示,从释迦世尊开始往前,七佛中的第一尊佛就是毗婆尸佛,祂是如此示现成佛;同样地,在《增壹阿含经》卷44开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他在修深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旁生众生在他身边活动,影响到他修定,他非常生气,就因此杀害了许多众生;正因为这些恶业,当天福享尽之后,他就会下堕到地狱去。而在地狱报受完之后,还要出生到畜生道去,去当飞狸;这是因为他在修定的时候,受到了鸟叫声和鱼跳动的水声所干扰,因为他没有办法杀到这些众生,所以他心中就发了恶愿,将来要把他们都杀掉,因此他将来就会 三摩地

2018-07-22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