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56集 应该如何修除烦恼呢?
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待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槃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如来藏,也都摄属于见一处住地所含
- 第057集 “八敬法”是否不民主呢?
”可见外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离开外相,而找到那个无相的实相心,只要找到真实心如来藏了,那您就是大丈夫,哪还有女相存在呢?因此说,如果还不断在男
- 第058集 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
乃至如今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然受到世亲菩萨的德泽所被,得以修学唯识妙义,使世尊的如来藏法,得以继续普照娑婆世界,广度有缘之众生。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讲
- 第059集 佛教徒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
孩子由于往世所熏所习之不同,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就不会一样,因此每个孩子的能力、兴趣、资质、性格就会有个别差异存在。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学业都名列前
- 第060集 佛教鼓励器官捐赠吗
当意识觉知心完全断灭之后,才进入正死位中;所谓的正死位,是指如来藏已经舍离了五胜义根,但是还没完全舍尽色身,一直到中阴身现起见闻觉知之前,就称之为正死
- 第061集 什么是身口意业?
譬如《梵网经》中诽谤三宝,其中谤法宝就如瑜伽菩萨戒本所说的重戒“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来说,就是先有了动机——为什么要谤
- 第062集 业因与业习
业,它只是一个现象;而业的所以成就,是因为无明,是因为对于贪、瞋、痴的无知;而业之所以会流转,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祂能够含藏众生的业
- 第064集 如何检视邪行?
甚至他们这样说,他们说:二根交会的时候,就是观自身的金刚与他身的莲花合成为定慧,所以就这样可以观自在,就能够看到一切身中如来藏性的清净光明,能够不为一
- 第067集 如何看到自己的瞋习?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平实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
- 第069集 学佛人怎么看男女欲?
所以我们这个众生相,就是五阴和合相;之所以有五阴和合,是因为有著如来藏含藏著一世又一世的无明染污业习,所以会有一世又一世的五阴缠绵众生相。慈悲伟大的佛
- 第070集 什么是佛弟子的饮食观?
但,菩萨能正确的体证到“食”的真实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能够行广大的布施;菩萨同时也能够现观到如来藏的平等性、无分别性,所以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
- 第071集 出家是出哪个家?(一)
所以这个出家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讲说,其实出家是出五阴宅,宅主是谁呢?宅主是本心,也就是说宅主是如来藏,但是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出家了。这个道理是
- 第072集 出家是出哪个家?(二)
真正的出家我们说,必须是菩萨的如来藏,祂是本来出家,所以才会有我们这一段经文说“虽不服染衣”等等,一直到“虽不除饰好”、“虽不受禁戒”这样子的心才是真
- 第073集 出家是出哪个家?(三)
那谁能够出五阴的家?谁能够出三界的家?这个必须要心厌离于五欲的,这样子才能够方便说为出三界的家;但是还不是真正出三界的家,必须是要由菩萨亲证、悟了这个
- 第074集 出家是出哪个家?(四)
在家、出家菩萨不能互相地去贬抑,不能互相地去伤害;也就是说,必须应该要互相扶持,这个必须要以见道,也就是说开悟明心悟如来藏,以佛所说的这样子真正的法为
- 第077集 佛教徒有没有“等级”之分?
那在理上来说的话,众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如来藏,祂是众生平等平等的,所以叫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众生皆具佛性,所以众生皆可成佛,所以佛在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