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顿饱。忘却累年饥。动便触人讳。拍盲不识时。平生没活计。赤手讨便宜不曾动著舌头。葛藤已遍天下。等闲一击虚空。随手便成缝罅。法宏貌得吾真。仿佛镇州普化。我今写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有德必有光。其光无间隔。名实要相称。非青黄赤白。参彻佛祖顶[寧*頁]禅。不是等闲相诳吓。我所参得底只要涅槃堂里用。且不听杜撰禅师三千八百画。吾为作证明他年将作轨格慧空抓著吾 三摩地

2018-07-19

于一劫。然后教令尽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于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释言。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法慧曰。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乃至阿僧祇分。无数无量无边不可说分不可说不可说分。亦不及一。次第引众生。欲乐边际诸根差别。从十至百。从百至千。从千至 三摩地

2018-07-19

圆觉道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色未现时珠在甚么处师云。圆觉何曾恁么道。进云。未审作么生会。师云。圆觉不曾么么道。更会甚么。进云。毕竟如何。师云。静处萨婆诃。问胡张三黑李四即不问。嘉州大像鼻孔长多少。师云。长二百来丈。进云。得恁么郎当。师云。尔川僧自合知。进云。为甚么被陕府铁牛吞却。师云。谁恁么道。进云。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余。师云。尔 三摩地

2018-07-19

皆与大乘了义意合。故华严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般若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华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珠曰。法身无像。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 三摩地

2018-07-19

干请普说。师云。干道友。妙喜初不相识。去岁由衡阳。特来相访。一见便如故人。盖为信得此段大事因缘及。何以故。岂不见。华严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等事。文殊答。以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为说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一百四十大愿。谓之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此功德皆从信地而发。故文殊普为已发信心者。作不请友。以偈问贤 三摩地

2018-07-19

圆觉末上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只这个便是今日说法底时节。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不见。天台智者大师因读法华。至药王菩萨焚身处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此豁然。前后际断。便证法华三昧。于三昧中见灵山会上释迦老子与百万大众俨然未散。如今说与人。若是不曾入得这般境界。刬地不信。何故。智 三摩地

2018-07-19

借宝积华严二。山僧窃知其为佳士。翌日相见。与之说话。果然契合。因问。所以借之意。曰某粗听好人说话来。若要理会本命元辰下落。须还释迦老子始得。话间忽问山僧。佛具正遍知。世界上事一一说尽。何故不曾见说金木水火土之所缘起。吾师有所闻见。无惜开示。方是时。自家漆桶未破。未暇理会这般底。只向他道。藏中莫须说著。某尚居学地。方要见人。二俱懡[怡-台+羅]而休 三摩地

2018-07-19

尘劫。亦只如是。如是之法。亘古恒然。未尝移易一丝毫许此事许聪明灵利汉担荷。若使聪明灵利则无担荷分。聪明灵利者虽易入。而难保任。盖入处不甚深。而力弱故也。聪明灵利者。才闻善知识说著个中事。便眼目定动。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碍。永劫无有悟时。外鬼作殃犹可治。此乃家亲作祟。不可禳祷也。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此之谓也士人博览群 三摩地

2018-07-19

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但虚却心。不用向声名句义上求玄妙求悟入。若起此心。即障却自己正知见。永劫无有入头处。盘山云。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不可忽。净名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欲彻此法。先须屏除六根门头。使无少过患。何为过患。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而不能远离。于教及古德言句上。求知见觅解会者是。苟能于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 三摩地

2018-07-19

由鄂渚邂逅熊使君叔雅一见倾倒。便以此道相契却。能退步向实头处著到。如说而行。不似泛泛者。强知强会强领略。直要到古人脚蹋实地处。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后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气。真勇猛精进胜丈夫所为。愿猛著精彩。努力向前。说处行处已不错。但少喷地一下而已。若有进无退。日用二六时中应缘处不间断。则喷地一下亦不难。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喷地一下处。 三摩地

2018-07-19

不见金刚中道。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又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著实而论。说真如佛性。说菩提涅槃。说理说事。说邪说正。尽是非法。那堪更说有玄有妙可以传可以授乎。不见先德有言。说个学道。早是接引之辞耳。又何曾教尔起模画样。特地驰求来。所以云。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东。临济云。尔但歇得念念驰求心。则与释迦老子不别。七地菩萨 三摩地

2018-07-19

因读法华。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乃见释迦老子在灵山说此俨然未散。或者谓之表法。唯无尽居士张公。因阅首楞严。至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处。忽思智者当时所证。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非表法也。尝谓余曰。当真实证入时。全身住在金刚心中。李长者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智者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唯证是三昧者。不待引喻。而自默默 三摩地

2018-07-19

读圣人史处。尽是提撕底时节。蓦然不知不觉。向露字上绝却消息。三教圣人所说之法。不著一一问人。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矣。佛不云乎。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古德云。入得世间出世无余。便是这个道理也。只怕无决定信决定志耳。无决定信。则有退转心。无决定志。则学不到彻头处。且那个是有决定信而无退转心。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者。昔牛 三摩地

2018-07-19

教并古人语录。种种差别言句。亦只如此做工夫。如须弥山。放下著。狗子无佛性话。竹篦子话。一口吸尽西江水话。庭前柏树子话。亦只如此做工夫。更不得别生异解别求道理别作伎俩也。公能向急流中。时时自如此提掇。道业若不成就。则佛法无灵验矣。记取记取。承夜梦焚香入山僧之室甚从容。切不得作梦会。须知是真入室。不见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蜜。与觉时同别。须菩 三摩地

2018-07-19

徒自疲劳枉劫数。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不亏实相。左右自言根钝。试如此返照看。能知钝者还钝也无。若不回光返照。只守钝根更生烦恼。乃是向幻妄上重增幻妄。空华上更添空华也。但相听能知根性钝者。决定不钝。虽不得守著这个钝底。然亦不得舍却这个钝底参。取舍利钝在人不在心。此心与三世诸佛一体无二。若有二则法不平等矣。受教传心但为虚妄。求真觅实转见参差。但 三摩地

2018-07-19

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谓此广大寂灭妙心。不可以色见声求。应无所住。谓此心无实体也。而生其心。谓此心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孔子称易之为道也屡迁。非谓此也。屡者荐也。迁者革也。吉凶悔吝生乎动。屡迁之旨。返常合道也。如何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合得成一块。彦冲非但不识佛意。亦不识孔子意。左右于孔子之教出没如游园观。又于吾教深入阃域。山 三摩地

2018-07-19

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第一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著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问人。若一向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有悟时也令兄居仁。两得书。为此事甚忙。然亦 三摩地

2018-07-19

教中得滋味。祖师言句上得滋味。眼见耳闻处得滋味。举足动步处得滋味。心思意想处得滋味。都不济事。若要直下休歇。应是从前得滋味处都莫管他。却去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著意看。若著意不得。捞摸不得。转觉得没[標-示+(革*月)]柄捉把。理路义路心意识都不行。如土木瓦石相似时。莫怕落空。此是当人放身命处。不可忽不可忽。聪明灵利人。多被聪明所障。以故道眼不开。触途成 三摩地

2018-07-19

一任诸方更疑三十年蒙以所修金刚相示。幸得随喜一遍。近世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内典者。实为希有。不得意趣。则不能如是信得及。不具看眼。则不能窥测中深妙之义。真火中莲也。详味久之。不能无疑耳。左右诋诸圣师翻译失真。而汨乱本真。文句增减。违背佛意。又云。自始持诵。即悟其非。欲求定本是正舛差。而习伪已久。雷同一律。暨得京师藏本。始有据依。复考绎天亲无著 三摩地

2018-07-19

一、研究的缘起  中国禅宗从菩提达摩以来,禅法内容和禅风特点历变化,大致可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达摩至五祖弘忍,主要为“藉教悟宗”阶段,即重视佛教典,将佛作为指导修行和印证是否开悟的依据,同时重视坐禅和具体的观修,如达摩、慧可、僧璨,乃至东山法门的道信、弘忍都有隐居独处于山林、重视坐禅的特点。第二阶段,从六祖慧能到马祖 admin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