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日,端裕禅师在寺院里经行,偶然听见一位僧人击打着露柱道:“你何不说禅?”端裕禅师一听,豁然彻省。于是,他便辞别净慈一禅师,开始游方参学。端裕禅师先后礼谒过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等大德,皆以颖迈而被器重。最后于钟阜投圆悟克勤禅师座下。一日,克勤禅师问:“谁知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端裕禅师道:“请和尚合取口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放弃经教,投钟阜礼谒圆悟克勤禅师。一天,有一位僧人在读死心禅师(黄龙悟新)小参法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景元禅师正好从旁边经过,一听,疑情大起,于是便急忙向佛殿走去。当他用双手托开大殿的门扉时,门发出一声吱呀的响声,景元禅师当下豁然大悟。景元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克勤禅师身边,充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远禅师十三岁从药师院宗辩禅师出家为僧,后前往成都大慈寺听习经论,四年后又放弃所习,投峨嵋灵岩寺徽禅师(浮山法真禅师之法嗣)座下参学。一日斋罢,慧远禅师见徽禅师于庭院间经行,遂上前问道:“文殊为七佛祖师,未审什么人为文殊之师?”徽禅师道:“金沙溪畔马郎妇。”慧远禅师一听,茫然不明其旨。时赵铁拂为徽禅师之侍者。慧远禅师经常亲近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安民禅师出家后专攻经论,一度于成都宣讲《首楞严经》,为义学僧众所归仰。当时,圆悟克勤禅师正住持昭觉寺,安民禅师与其座下胜禅师为好朋友。因此,安民禅师得以有机会参礼克勤禅师。一日小参的时候,圆悟禅师举“国师三唤侍者”之公案以及赵州和尚对此公案的拈题——南阳慧忠国师一日唤侍者,侍者应喏。慧忠禅师如是三召,侍者三应。慧忠国师道:&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往来于三藏译经场所,专攻经论。但是,他对于宗门之事,却未曾信人。当时,圆悟克勤禅师居于宁寺接众。一天凌晨,中仁禅师入天宁寺礼谒圆悟禅师,正好赶上圆悟禅师为众入室请益。中仁禅师一见圆悟禅师的威德,便生敬服之心,于是大胆地走到圆悟禅师的跟前礼问。圆悟禅师道:“依经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少时袁觉师于传灯寺出家,后试经得度。其本名圆觉,因郡守在填写祠牒(即度牒,官府发给出家人的身份证明。清乾隆以前,出家人必取得祠部颁发的正式度牒,方可出家为僧,否则即是非法)的时候,将“圆”字误写作“袁”字,故而将错就错,名为袁觉。当时郡守疑心袁觉禅师会不高兴,便戏之曰:“一字名可乎?”袁觉禅师笑道:“一字已多。&rd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著书立说,排斥佛教,但很快恶境现前。他感到非常恐怖,于是便悔过出家,投慧目能禅师座下。出家不久,他的双膝上生起了毒疽,疼痛无比,无人能医,走路时离不开竹杖,这样折腾了五年之久。一天,祖觉禅师因书《华严合论》完毕,当天晚上便感得异梦。第二天早晨,他扔下手杖就可以走路了。从此以后,他便坚持天天读诵《华严经》。一次,祖觉禅师诵至《现相品》“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张栻居士在任期间,曾经参访过东林道颜禅师(大慧宗杲禅师之法嗣)。张栻居士问道颜禅师:“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道颜禅师道:“还同不知有。”张栻居士又问:“正当知有时如何?”[宗门中,常把已明心见性的人,称之为“知有的人”。知有的人同样闻声见色,只是他不分别计度而已。]道颜禅师道:“闻声见色只如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随侍父亲龙图徐禧外出就任期间,徐俯居士得以有机会经常礼谒法昌倚遇和灵源惟清二位禅师。三人常常语论终日。那时,徐俯居士尚未入佛门,故听了两位禅师的言论,茫然无知。后因目睹法昌倚遇禅师临终时,预知时至,在笑谈之间自在迁化,徐俯居士深感诧异,原来生死是可以自主的,从此以后,他便开始笃信佛教。徐俯居士成年后,适逢西夏人入侵,父亲徐禧不幸战死沙场。因为其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赵令衿在南康(今江西境内)任职期间,为事简洁,政通人员,经常与禅僧交游。他把自己的堂室称之为摩诘丈室。当时,正值圆悟克勤禅师居瓯阜弘法。赵令衿居士于是在政事之余,欣然前往请益,愿受炉锤。开始,圆悟禅师不肯开示法要,但是赵令衿居士一再固请,不得已,圆悟禅师便道:“此事要得相应,直须是死一回始得。”赵令衿居士一听,当下便默然有契,后来他作疏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间,他经常入室参礼圆悟克勤禅师。一日,弥逊居士早朝罢回府,骑马行至天津桥上。突然马纵身一跃,他心里一惊,忽然有省,通身汗流。于是他便直趋天宁寺,找圆悟禅师印证。适逢圆悟禅师正要出门,远远地望见弥逊居士来了,便唤道:“居士且喜大事了毕。”弥逊居士大声说道:“和尚眼花作甚么?”圆悟禅师便大喝一声,弥逊居士亦大喝。从此以后,弥逊居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她惊喜地说道:“元(原)来恁么地近那!”范县君的悟道经验,很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借鉴。在日常生活中,看“是个甚么?”这实际上就是六祖所说的“学道常于自性观”。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是自性的妙用。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的当下,回光反照,问一声“是个甚么?”,此时,我们就已经与自性打照面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客说道,法眼禅师曾经在金陵偶然遇到赵州和尚的侍者觉铁嘴,便问:“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否?”觉铁嘴道:“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禅师一听,便拊掌叹道:“真自师子窟中来。”禅客讲完此公案,便问重显禅师,觉铁嘴说赵州没有说过柏树子的话,而法眼禅师却肯定了他,法眼禅师的意旨究竟是什么?重显禅师道,宗门抑扬,那有规辙?当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被子封存起来,发誓道:“此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从此,守珣禅师坚持夜不倒单(不睡觉),白天打坐,晚上经行或站立,其用功之精勤与恳切,如丧考妣,如履薄冰。这样过七七四十九天。一日,佛鉴珣禅师忽然上堂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守珣禅师一听,豁然顿悟。于是欢喜踊跃,往见佛鉴禅师。佛鉴禅师一见他,便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善悟禅师少有夙慧,十一岁即辞亲出家,试经得度,后依慧林若冲禅师座下。一日,若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磨之因缘——普通八年(527)十月一日,达磨祖师至金陵,见梁武帝。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计),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法忠禅师少时即出家,十九岁试经得度,一度专习天台教法,已悟一心三观之旨,但是尚未能泯绝能观所观之迹。于是,他便放弃义学,遍历禅席,后投龙门清远佛眼禅师座下参学。一日,法忠禅师看见流水推动着水磨在旋转,于是发明心要,当即述偈云:“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石磨。”法忠禅师后将此偈呈给佛眼禅师。佛眼禅师见后,便问:“其中事作么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如是,不经过有心修为,又焉能至此一无所得的境界呢!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始知休。]明辩禅师临终前曾登座说法辞众。他先拈拄杖,于左边卓一下,云:“三十二相无此相。”又于右边卓一下,云:“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蒿。”又于中间卓一下,顾视大众云:“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说完便下座,归方丈,结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冯楫居士陪同佛眼禅师于法堂上经行,忽然有一童子从堂外经过,吟唱道:“万象之中独露身。”佛眼禅师于是拊着冯楫居士的后背,说道:“好聻(ni,呢)。”冯楫居士于是言下有省。南宋高宗绍兴丁巳年(1137),冯楫居士官拜给事中。适逢大慧宗杲禅师于明庆寺开堂说法,冯楫居士遂前往恭听。宗杲禅师下座后,冯楫居士挽着他的手说:“和尚每言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请人为他口授《法华经》,很快就能背诵。后辞别双亲,投大随无静禅师出家,日常以扫洒为务。后来,寺院搞修建,需要石料。于是大随禅师便令他于悬崖上凿取石材。自回禅师一边凿石,一边口诵《法华》。他用功如此精勤,只要他手不离锤凿,诵经亦不辍口。一日,大随禅师前往探视,见他这个样子,便告诉他说:“今日硿(kong)磕(石头碰击声),明日硿磕,死生到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