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只是杀畜生,因为畜生看不懂佛,听不懂人所说的话,牠无法修行;所以如果你是杀了畜生,你也受了戒,那你只是犯了轻戒而已。在菩萨戒的当中,犯戒——犯杀生戒,它需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根本、方便跟成已。那到底有没有根本呢,还需要加上其他的条件来配合。所以,如果说我们要判定一个人,他是不是具足犯杀人戒的条件,大概要有五个。第一个,对方一定是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优婆塞戒》卷7里面有提到:【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佛在《优婆塞戒》卷7里面提到:何因缘故名为戒?是什么因缘才取这个名字,叫作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八界这些法,不离无常、苦、空、无我,所以就会离开世间的杂染,而能够证得解脱;也因为能够证得解脱,所以能够自知自作证,自己知道当般涅槃。所以当佛陀每 三摩地

2018-07-22

近事女的意思就是说:当女众要出家时,一般寺庙不会马上帮她剃度;为什么没有马上帮她剃度呢?因为有些女众要出家的时候,她不知道她是不是已怀孕了;等到出家完以后,隔了一、两个月以后,才发现月事没来,怀孕了。这个就麻烦了!所以一般女众要出家的时候,都会先让她类似出家,但是还没正式出家;就让她在那个寺庙旁边先住,观察一段时间,确实没有问题,才正式出家。在这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我们就来看看邪淫的果报,《分别善恶报应》卷下云: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邪淫的果报就是淫欲心会越来越强,未来世自己的配偶会不贞洁、也常常会到处拈花惹草或红杏出墙。因为邪淫外遇的关系,会远离善友,资财 三摩地

2018-07-22

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后来海神就托梦给货主跟他说:你如果能够把那个穷人遗弃在海上,我便让你们的船离开这里。这个货主从梦中醒来之后,神情当然就是很哀伤,内心也感到很悲痛,不知道怎么办,就跟其他的商人在暗中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就主动跟 三摩地

2018-07-22

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六处胎胜。菩萨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故。七神通胜。能变大地为黄金七宝。搅长河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众生故。八果报胜。生莲华藏海。证法性身。一得真常。永无退转故。次观五法。第一欲受菩萨戒者。先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圣人想。第二观十方一切众生。如父母想。第三观十方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一切处有讲法、毗(pí)尼律,大宅舍中讲法处,是新学菩萨应持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律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 三摩地

2018-07-22

梵网菩萨戒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即开,是时千百亿,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说因为喝酒引生的过失、引生的罪恶很多(后面我们会慢慢地说明),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教的五戒就已戒喝酒了。佛教五戒里面就是:不杀 三摩地

2018-07-22

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在佛世,有一鬼子母非常凶残,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世尊禀白,希望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将鬼子母最小的儿子装在钵底,使得鬼子母寻找七日都找不到,心里非常著急;后来听闻他人说,世尊有一切种智,能够解决众生的烦恼,于是来到世尊的处所问佛:我的最小儿子到 三摩地

2018-07-22

梵网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差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三摩地

2018-07-22

你们明心者一听就懂了!没有明心前只能跟着别人听了就苦笑啦!这位善来比丘成为阿罗汉时,他当时就有道共戒了!已戒律具足了!从此不会再犯戒了,但他当时还没有三归啊!所以不一定要三归依以后受戒才得戒体。如果有人说:‘若不具足受戒,只受少分、多分戒,就不得戒体。八戒斋的戒法也是如此。’这道理也是讲不通的。如果讲得通,那么求后世三界诸有享受的优婆塞 三摩地

2018-07-22

六斋日的来由《大般若》卷十四:六斋,月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诸天众会。《四天王》: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下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制就是制止别的恶法继续作用,所以才叫作制。戒为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2

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楞伽》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信徒笔录奉行。一神教亦有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 三摩地

2018-07-22

〈十受章〉第二文:【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 三摩地

2018-07-22

过了前面许多亲教师为我们说明了菩萨正行中,许多积极性的内涵和该戒止的作为。我们听了、知道了,但是栏外五欲爱染的喧闹,一直鼓动着我们的心房,每天一醒来就是生活在缤纷灿烂的五尘中,我们要如何让我们能够将戒律的积极向上性和清净性,同时运行在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五尘境中呢?对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戒律能够持守清净,接下来要和大家谈的主题就是:我们要如何让戒行清净 三摩地

2018-07-22

如《优婆塞戒》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合,又因为没有人受不淫戒,所以没有犯邪淫的问题。但是,北郁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邪淫,典说北郁单曰没有邪淫的现象,显然是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婚姻关系与系属,所以就没有重大的邪淫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