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在这个经里面,世尊对阿难尊者说:【罪福随人,如影随形;殖种福田如尼俱类树,本种之时为种几核?阿难长跪叉手答佛言:种一枚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佛言阿难:施一得万倍,言不虚也!】(《佛说罪福报应经》)佛陀以尼拘陀树来比喻,种下一颗尼拘陀树种子,成长后可以结出无限量的种子;同样的道理,布施也像这样,将来因缘成熟后,可以得到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如说,有人以暗示的方法,使人猜疑他已经开悟了,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明讲,我们也没有清楚地问明白,只是疑心他已经开悟了,就对别人说他已经开悟了,我们的话就成为若有疑心,异本说者,这是妄语的轻垢罪。又比如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开悟的人从来都不会说他已经开悟了。那三十分钟以后他又说:师父我从来都没有说我有开悟。我们听起来的意思是说:他有开悟、他宣示他已经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多作恶、少造善事的人,他如果曾经与一位善知识结下善缘,当他舍报时若有福德请到那位善知识去为他开示,这善知识明知道他一生造了许多恶业,但是会提醒他:“你这一世不是做了哪一些善,事吗?”就一件一件帮他提起,让他忆念这些善事。善知识又告诉他: “你每想起一件善事都要起欢喜心,以欢喜心把这些善事的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了避免造作十不善业而使恶业增长,须依四力来作对治,四力者如法称造,法护、日称等译之《大乘集菩萨学论》卷10〈8清净品〉说:《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由读诵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CBETA,T09,no.262,p.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如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不虚。所以佛陀在诸经中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善恶业行是由自已造作的,果报成熟的时候,也是自己领受,决无他人能够代替。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教主张素食,乃至他们的宗教还经常以鸡、鸭、牛、羊等等畜生道有情的这种色身——它的这个身肉,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乃至有一些宗教还很特殊,它还要以人肉、人血,把人肉跟人血称作甘露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因为主张不杀生,这不杀生的范围不只是人,而且还扩及到畜生道,那这样子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昨天(2012年7月24日)的平实导师所讲述的《法华经》讲记实在太精彩了!葛格我实在很想分享给大家,但是法华经讲记平实导师又还没出书,葛格我不能违反著作权,加上不能把上课笔记借给别人看,所以葛格我只好稍微简单介绍来分享给大众。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经说有四种业: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杂业杂报;不黑不白,是业无报。黑业黑报,所谓地狱;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中、畜生、饿鬼;不白不黑无报,所谓无漏。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道经》卷1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业力文摘1,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死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拔除罪障呪王经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净居天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是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瞻仰尊容目未曾舍。白佛言世尊。此门甚深微妙实为希有。然于当来五浊世时。恶业众生具贪恚痴。欺诳不信乐行非法。不修戒品专行谄伪。彼于呪法所有威神力通变现。于诸国土随其方处。求者获益功德成就。念诵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十善业道经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课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藏经-阿含经上-第80卷)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1)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问五、1、第八识将众生所造之业完好保存,所以因果定律才能成立。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业种消除吗?哪些业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业种不能被佛号消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教主张素食,乃至他们的宗教还经常以鸡、鸭、牛、羊等等畜生道有情的这种色身----牠的这个身肉,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乃至有一些宗教还很特殊,它还要以人肉、人血,把人肉跟人血称作甘露来作为祭祀的一个供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因为主张不杀生,这不杀生的范围不只是人,而且还扩及到畜生道,那这样子的一个主张,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他们所说的道理都不合乎《心经》真正的密意。《心经》本来也没有什么密意可说,只是众生没有办法置信,真心祂的体性是这样的和意识心不同。祂哪些不同呢?可以让众生产生无法置信,产生迷惑呢?就是真心祂没有见闻觉知,祂没有六识的见闻觉知;祂有祂的觉知性,只是说祂的觉知性不是没有证悟的人所能了解的。没有证悟的人没有办法亲眼去触证到底是不是,你只能够相信佛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佛告阿难:「尔时女者,鹿母夫人是。以其一食,净华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莲华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有三个很重要的法需要成就,那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我们不断的在教导,也不断的在写,在讲《优婆塞戒经》时也常常带进来讲,特别是在增上班教导《瑜伽师地论》;以前还讲《成唯识论》、《解深密经》,还讲别的经典,譬如《楞伽经》,都属于增上慧学;只有增上慧学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才可能成佛,所以一切种智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剩下两个成佛条件是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