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到底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华严》有一句话说:一莲华座,一如来身,充满一切世界。那么中的莲华座,这个莲华的譬喻指的就是妙法莲华。也就是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各个皆有的如来藏。为什么如来藏祂要用莲华来譬喻呢?因为莲花它是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可是却不受淤泥所污染,以这样的譬喻来说如来藏祂是妙法莲华。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在三 三摩地

2018-07-22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着龙马,带着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 三摩地

2018-07-22

心真如门是真如、如来藏的基本含义,从祂本体的体性上来说,祂超越染净、生灭,如同《心》所说的五蕴皆空,无生无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另一方面,心生灭门是真如、如来藏的第二重含义,是从法相妙用上来说的。如来藏表现为随熏习而转变,形变出一切的染法与净法,也就是三界唯心造。在《大乘阿毘 三摩地

2018-07-22

像这样子,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不会迷失自己的话,那又何必刻意去把世间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排除呢?所以,各位会常看到,往往大菩萨们在世间里面,也一样是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这一面呢,却是跟一般的世俗人,为了名利而去追逐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再来,我们再讲到关于所谓的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菩萨如果了解到说,我们是为了要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卷1中开示:【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这里面我们只引出一种修习悲心的方法。在这一品《优婆塞戒》中,大慈大悲的释迦世尊,为我们开示了三十六种观众生种种痛苦与无明而修习悲心之方法,诸位菩萨有空可以恭读《优婆塞戒》中世尊的开示;由深入观察众生种种的惑、业、苦,可以让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孝顺父母的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才能次第佛道的修证,最终成佛。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最开始的十个阶位叫十信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头,最困难的是信心的建立,《大乘本生心地观》中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意思是说要进入佛法的大海,信是最根本也是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衆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衆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三摩地

2018-07-22

那须弥山本身它有一半是泡在水中,它在水下大约是八万四千由旬,这个是从佛上面引出来的。八万四千由旬呢,到底一个由旬是多长多深呢?因为印度的长度或者深度呢,它并不像后来说用公里或者里这样来算,所以后面的研究者就去推测,一个由旬到底代表了几公里呢?推测的结果呢,后来大概有各种说法,大概从四公里到十公里都有,但是也没有一个定论。那我们就用由旬来说,说须弥 三摩地

2018-07-22

夜摩天是欲界六天的第三天,它还在欲界,所以也有淫欲,也有婚嫁;但是他行淫的时候就跟其他的天不太一样,他只要手牵手,牵着对方的手,那就感到舒畅了,这个欲就已成就了。接下来欲界的第四天是兜率陀天。兜率陀天的天概有四千天岁,一天等于人间四百年;那个天岁就很长,我们就不去计算它。那边的天人还是有的,他想要成就这个,他只要去忆念对方就感到舒畅了。也就说,每 三摩地

2018-07-22

在《法华》〈方便品〉第二,佛说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卷一)是说:诸佛世尊们,都是为了 三摩地

2018-07-22

在这些节日期间,大部份的寺院也会举行纪念仪式,诵持与佛菩萨相关的典或礼拜忏仪等。如代表欢喜的弥勒菩萨圣诞,正值新春佳节,一般寺院均举行礼拜千佛,象征迎接弥勒菩萨早日降诞成佛,并以此贺年。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广大悲愿,受到民间普遍信奉,因此观音菩萨圣诞、出家、成道纪念日,一般寺院均举行观音七,或礼拜大悲忏,或举行有关观音菩萨雕塑、画像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十二部:1)契,2)重诵,3)授记,4)讽诵,5)自说,6)因缘,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广,11)稀有,12)论议。十三)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十四)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不观舞听歌,7)不睡高广华丽之床,8)过午不食。十五)十戒:1)不杀生,2)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有哪些类别?既然菩萨要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的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的修学期间当中,各个阶位的菩萨之间,证量的差异当然也是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之后所努力的方向。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以及《菩萨璎珞本业》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楞伽详解》第一辑(原标题: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三摩地

2018-07-22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 三摩地

2018-07-22

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法能不能通过理则乃至典圣教的考验,纵使别人的说法是合理有根据的,他也不管,都一概加以贬抑,认为自己的看法永远是胜过别人的。另外就是戒禁取见,是由于错误的邪见而去施设一种戒法或一种禁制,说不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这叫作戒禁取见。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是说,明明是输人家,却反过来说自己是赢过人家;也就是说,不如别人的时候,本来应该说是不如别人,假使说自己与别人相等,也已算是过失了,他却反而说自己是赢过人家,这当中有三种超过本分之处,所以叫作慢过慢。第四种慢称为我慢,又称为根本慢。为什么叫作根本慢呢?意思是说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这种慢心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也就是因为有我而生起慢心。譬如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上一集已介绍了所谓的无想定,它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力,在阿含里面也称为无想定。可是我们要知道,在解脱里面其实并不是因为禅定而获得解脱,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里面,要到达非想非非想天的这样的禅定力才是解脱,这并不是真正的道理。所以佛陀祂也说:即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其实他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涅槃。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只是为外道方便开设说,你们能够修得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