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经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这种法门,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吗?我们的回答是:民间烧纸钱的习俗是源自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焚烧诸物来供养火神;藏密沿袭这样的作法,在修息增怀诛四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从三藏教也就是小乘教来说,他们都已经不再算入凡、愚之数中;可是如果从大乘别教来讲,只修解脱道的通教菩萨和阿罗汉们,虽然已经不是凡夫了,却都仍然是愚人,因为仍然不知万法根源的法界实相如来藏为何物。至于大乘别教中亲证如来藏而未通达,就是还没有进入初地的菩萨,依通教及三藏教来说,也都是圣人,因为亲证如来藏的时候三缚结都断了,至少是声闻初果圣人;然而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太顺的人总会有一种一切皆在自己掌控之中的优越感,也教导人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除非让他也遭遇一次巨大的变故,比如健康被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垮,比如众叛亲离,比如事业破产,比如朋友离间,比如爱人不再爱自己,这些他曾经认为尽在掌中的事情,现在都变得陌生和无力,这个时候他或许才会相信,命运是存在的,自己所以为的对命运的掌控或许只是一个天真的错觉。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小编心语:小编之前每每看到类似前面那样的故事都会义愤填膺,觉得做人怎么可以这样?但是随着自己慢慢成长,经历了更多的事情之后,似乎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见怪不怪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并不是因为对生活失望,而是明白人性本来如此。就比如,我们用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不断对于外在世界的求索过程中,求索可以带来宁静吗?忙碌可以带来安静吗?紧张可以带来放松吗?恐惧可以带来喜悦吗?这些都是未经审核的念头与想法,我们就是在这一堆谎言编织的世界里经营着梦想的幸福。当发现到这个谎言后,你会察觉,挡在你和本来完美之间的不是缺少了什么,而是你自己心中的种种未经审核的想法以及那股一直涌动的无明妄念。《大乘起信论》中提到:无明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习俗中有烧纸钱给鬼道众生的作法,有的是已经往生的亲属托梦要纸钱,也有的人是主动烧纸钱给往生的冤亲债主,可是经中似乎没有烧纸钱这种法门,请问:这是此处鬼道众生的习性吗?烧纸钱他们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吗?我们的回答是:民间烧纸钱的习俗是源自于古印度事火外道,焚烧诸物来供养火神;藏密沿袭这样的作法,在修息增怀诛四个法之前,必须要先作火供,焚烧各种东西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问的问题是:将佛经还有咒语印在纸上烧给祖先、亡灵,这样子如法吗?自古以来就有人烧金纸、烧冥纸,甚至于有的人把佛经印在纸上,甚至于把咒语印在纸上来烧给祖先跟亡灵,那这样子是如法吗?那烧冥纸、烧金纸的典故我们后面再来谈。我们先来看一下,如果把佛经跟咒语印在纸上,烧给祖先跟亡灵。如法吗?当然是不如法。因为焚毁佛经还有佛咒是有过失的,如果我们把佛经跟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世尊开示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往生的长辈、亲人,除非他是落入饿鬼道中,我们为他追福才有用;如果他是往生到天界、人间或者地狱、畜生道的话,那么为他作追福供养,他都是得不到的。所谓追福,就是为亡故的亲友众生来修善事、功德,或者以食物、财物等上供祭祀的法会来为亡者修福,以福资亡者,来为他们追荐祈福,让往生在鬼道的亡者日子能够好过一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释迦牟尼佛在阿含部的《尼拘陀梵志经》中就自己说:【我常作是说,或有正士,不谄、不曲,及不虚诳,正修行者,我即为彼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不谄一定是正直的人,即使是面对真善知识而意欲求法时,也仍然没有谄媚心,只有恭敬奉侍的心。不曲是正直而行的人,一定不会应行而不行,不应行而行。不虚诳则是说话诚实都不遮隐、都不假说,也不会只说一半,或是掐头去尾只说中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细菌是有情,这个在佛经里面很早就有讲过。佛曾经讲过: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众生。佛有规定:所有比丘都要带一个漉水囊,现在叫做滤水囊;比丘到了野外喝水时,水一定要先滤过。以前的人胃肠健康,有虫无虫都照喝,把水中的细虫喝下去也变成营养了,现在的人喝下去就会拉肚子。以前的人,喝生水是很平常的,比丘二众在外,喝生水也很平常,所以要带滤水囊,用那个布囊先把水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阿含经里面有说: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说,佛陀说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是因为饮食的关系,才存在在这个世间里面。这个饮食有四种种类:第一个叫作抟食跟细滑食。那什么是抟食跟细滑食?也就是说我们会吃饭、面、蔬菜等等的这些饮食,它都是一抟一抟的,它都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又譬如在路上,碰到有人说他缺钱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回家,希望你能布施五元、十元不等,让他可以搭车回家,像这样说法有可能是骗人的,不知道要不要布施?其实这件事很简单,身为菩萨还是要布施。为什么?如果这个人真的缺钱而无法回家,你布施了,不就是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吗?他一定很高兴地接受你的布施,未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复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说别于这个道理,那请问:那个业的因,到底是什么样的法来执持的呢?执持就是说祂所蕴藏,而且且不说执持蕴藏,因为你要怎么收藏,那已经很困难。你要经过无量劫来都还可以收藏这样的种子,这样你要用哪一种容器、器皿?而且要怎么样的分类?这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且不说那更早之前呢,这个因到底是怎样判定的?谁来当法官呢?谁来审判这件事情应当得什么样的果呢?世间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就曾经对们说:外道们有三种邪见,修学的人如果信受了,虽然他的德行本来并无亏损,因为信受这些邪见的关系,就必定堕落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境况。这三种邪见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的中医医生,刚认识她的时候,曾经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不快,我发现她每次都收我诊费22元,而收别人只8元10元。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我就少收,这样,有了病他们才会来看,否则他们不是只有苦捱?医者父母心啊,我父亲一直这样教我的。不要计较钱多少,关键是人人都看得起。其实我很多时候连草药的本都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生的命运为何不同?请看如下:《佛说善恶因果经》简译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八吐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4.前生礼敬三宝,今生高官显要。5.前世骄傲轻视人,今生出身下贱。6.前世对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7.前生轻视正法,今生身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问:经典经常会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可是无始到底是什么意思?无始以来到底是在说什么?因为可能会有一些教外的人士会问说:你们的无始,可是不是事情都有个开始吗?为什么你们佛教偏偏要说无始呢?而且还讲无始以来。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所谓的时间的概念,当然它也同时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涉及这么广,我们只是简单来说明无始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