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程中,也许会突然想到:我一世努力的修福,下一世快快乐乐的生活,那不是又把此世修福的福业用掉,然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反复的修福;这样一直反复一直反复,那可真辛苦!而且好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现在世间人多只能受用五欲乐,已很难有因缘受用禅定乐,更何况是出世间乐。而此处所说的菩萨受用一分的出世间的解脱之乐,是因为他能够在因地善观蕴处界的虚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对五欲有过分的贪着,所以一部分就显现在前面的知足常乐之中;但此时菩萨不但只是知足,进一步他还知道说,他并不需要那一分五欲之乐,因为是虚妄的。世间人往往当自己设定一个五欲的目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 三摩地

2018-07-22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也曾说到,中阴身与来世父母和合时纠缠不分之后,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入胎,因为会有许多障碍入胎的原因发生。也就是说,中阴身遇见有缘父母和合时,如果无法成功的入胎,那就必须再等待下一对有缘父母和合时才能再行入胎。(原标题:中阴身如何顺利投胎?)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妇女怀孕以后,才发现身体虚弱或有重病,怀孕生产恐怕会有生命危险而不得已堕胎,请问是否有罪?我们的回答是:妇女为避免生命危险不得已而堕胎,在佛法中这是可以开缘的,不算有罪;但是应该尽量在胎身生起意识之前为之,千万不要在胎身已生起意识觉知心之后再行堕胎。这是因为这位妇女已是道器了,而胎儿将来能否成为道器都还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堕胎。从另 三摩地

2018-07-22

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得人、天报以及成就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以及成就一切佛法的基础,犹如大地一般,因此其重要性可知。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这个与大家都有密切关系的议题。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卷6中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 三摩地

2018-07-22

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说: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指出说:其实提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希望死于安乐,主要是希望说能够生于安乐;应该是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死于安乐的状况?现在我们就来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办法生于安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尤其像某个附佛法外道,以古代邪师所编纂的《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作为教材,号称是引用佛以及诸大菩萨的论典所编辑而成的;但是他们否定了佛菩提的核心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法,那么他们所说的菩提以及菩提心,早就已成为空无实义的戏论了。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菩萨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金刚宗通》之中曾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天下到底有多大?这是说在须弥山下,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有人类所居住的区域,而我们现在是居住在南边的区域,叫作南瞻部洲,而且是在这个南瞻部洲的某一个国家而已,这样大家就可以明白,若说某甲的福报是可以函盖一个国家,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函盖某一些特定的众生,而我们现在把它施设,称为叫作总统;然而他与其他国家的总统的福报,也没有办法一概而比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都是钱,我们都用钱,但其实这一些都不是钱,我们都不用钱!试想看看:以前你买了票,或者是上了公交车投币,你用的真的不是钱,而是用钱换成了车票,以车票或者是直接投币,来取得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这个资格,这个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资格,就是你的福报;乃至是到了今日,乘坐公交车的人之中还要买票投币的,那已是少数了,大家就只是拿一张卡片,然后在机器面前哔的一声就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常住在他的家 admin

2018-07-22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心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地窖,把父亲偷偷地安置在地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 “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 admin

2018-07-22

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大,子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着中,与好饮食。作是思惟:『谁当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现身,而语之言:『我今与汝,以为伴侣。』天神疏纸,问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为汝拥护;若不解者,却后七日,当 admin

2018-07-22

《杂宝藏》卷第二:【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瞋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叱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 admin

2018-07-22

《楞严》卷8佛开示说:想要求证佛菩提或修证禅定,不能吃五辛。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德就会渐渐地削减。修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护法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护法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