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实际上,师资二人,并不矛盾:一个即体,即体则官不容针,一个即用,即用则私通车马,体用如如,方便即是究竟。 (原标题:292玉泉昙懿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明白他的所证尚不究竟。因此,他一直坚持精进用功,胁不至席者十二余年。后来有一天,印肃禅师阅读《华严合论》。当他读至“达本忘情,知心体合”这一句时,印肃禅师豁然大悟,于是作偈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不久有一异僧,自称道存,从四川冒雪前来印肃禅师的住所。印肃禅师一见,便道:“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师出世接人,贵在要让学人得眼藏,究竟开悟和解脱,决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拿佛法做人情。接引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让学死一回,而且要死透,若命根不断,有半点偷心,即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说,杀人须刀刀见血。德山和岩头这两位大德,之所以门下法将如云,就是因为他们在接引学人时,彻底绞杀了学人的一切偷心、有所得心和知缘解虑心。学人面对他们的机锋,如蚊子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了契入究竟之旨,崇岳禅师于是倍加精勤用功,以至于废寝忘食。咸杰禅师后移居蒋山、华藏、径山等道场,崇岳禅师皆随而从之。一日,咸杰禅师为众入室说法,问一僧人:“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当时,崇岳禅师正侍立在旁,一听此语,当下豁然大悟,欣喜道:“今日方会木庵和尚道开口不在舌头上也。”从此以后,崇岳禅师机辩纵横,人莫敢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说,学道“须得一到大休大歇大安乐地,方为究竟。”又云:“学道无过两种病,若不滞在澄澄湛湛中,便在纷纷扰扰处。猛烈汉痛与摆拨,腾身一掷,透过那边,非但彼我、声色、能听俱亡,求生死朕兆了不可得,方谓之大林、大歇、大安乐、绝学无为闲道人也。”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师范禅师于径山明月池上筑室自居,名曰“退耕。”同年三月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瞎子、聋子、睡着时,看还是不看,听还是不听?况且,身心脱落,六根互用,手也可以看可以听,眼也可以闻可以嗅,那么,在这些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在看在闻?]元叟禅师一听,便微笑着点了点头。法林禅师后应东屿禅师之邀请,于净慈寺分座接众。其说法大有古德之风,浮山竺原禅师听了法林禅师的开示之后,曾赞叹道:“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师”。在净慈,法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楚材居士感到非常疑惑,便问澄禅师这究竟是何原因。澄禅师解释道:昔公居要地,易为喜怒。又儒者多无谛信,惟搜摘语录,以为谈柄。故予不即痛下钳锤耳!今揣公之心,果为本分事问予,予岂敢更辜负乎?于是乎不吝苦口。然予老矣,有万松老人者,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公能见之,自当了公大事。楚材居士于是前往报恩,谒万松行秀禅师。其门下,材居士杜绝人迹,礼在楚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脱使(假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印原禅师一听,不觉悚然汗下。从此以后,印原禅师用功更加精进猛厉。后来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于是,他欢喜踊跃,直趋丈室,告诉明本禅师道:“印原撞入银山铁壁去也。”明本禅师便问:“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印原禅师一听,当下释然顿解。明本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且诸方诸宿说做工夫,于自究竟处,或一年半月一月,或三年五载,有些见解,或闻师家举似,或看册子,便著业识做模样,生大我慢,便效古人行棒下喝,瞬目扬眉。学者不知,被他惑了。此个样子正是生死无明。若或真参实证,却不恁么,要向本分中绵绵密密,下死志做将去,莫论年久岁深。一念子拨之不开、荡之不散,时节到来,豆爆冷灰,天翻地转,打破疑团,虚空粉碎,方是自己大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法聚禅师忽然想起雪岩和尚问高峰禅师“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人公在甚处?”恍然有所省悟,但是未能究竟。法聚禅师后听友人谈起天通显禅师有“碧峰寺里有如来”之接人语句,遂前往金陵碧峰参礼。初礼显禅师,法聚禅师便问:“碧峰寺里有如来,莫便是和尚否?”显禅师道:“上座还见么?”法聚禅师道:“纵见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他独居无侣,德内因所以他也不知道他在定境中究竟站了多长时间。德清禅师悟道后,因无人印证,所以只好展读《楞严经》以求自肯。此前,德清禅师并没有听人讲过《楞严经》,于其经义,全然不解。今以所证现量智慧读之,不由思维分别,经八个月的读诵,全经大旨,即了然于胸,更无疑滞。万历四年(1576)冬天,塔院寺方丈大方禅师遭诬陷。为营救大方禅师和保护塔院寺,德清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通忍禅师道:“莫便是么?”[通忍禅师见圆悟禅师道“无处著想便是好消息”,便生执着,以为这个便究竟。]圆悟禅师于是拈起拄杖,照着通忍禅师,连打数下,说道:“未是在!”通忍禅师便起身礼拜,退出丈室,心中迷闷不已。从此以后,他经常入室参礼圆悟禅师,每天不下四五次。每次普茶的时候,通忍禅师总是很活跃,不断地提问题,又不断地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理事二边不除,终不是究竟。须到十字街头即是孤峰顶上、孤峰顶上即是十字街头,直至无十字街头亦无孤峰顶可得,始有相应之分。通微禅师圆寂于清顺治丁酉年(1657)十月。春秋六十三岁。 (原标题:456万如通微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的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奋志参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禅师于楼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来。他当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一念未生前,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O与法身之理相应,四大轻安,正偏道交,莫以作究竟。 (原标题:472无异元来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雍正自知尚未达于究竟,于是叩问章嘉。章嘉开示道:“若王所见,如针破纸窗,从隙观天,虽云见天,然天体广大,针隙中之见,可谓遍见乎?佛法无边,当勉进步。”同年二月,雍正复召禅僧于集云堂举办禅七。禅七期间,雍正猛力参究,曾无懈怠。至十四日晚间行香的时候,雍正忽觉桶底脱落,通身汗流,此时方信有重关之理。雍正于是又向章嘉请教。回答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脱,不亦乐乎?兹略述以定为禅之十种层次于左:1.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2.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一般的有情会想:“如果是这样的话,禅定它究竟的目的是要作什么呢?”应当晓得,根本禅定可以让这个菩提法更为胜妙。如果没有根本禅定的定力,你不容易引发如来藏种种上妙的功德,所以应当来修学。正觉讲堂也将于正觉寺起造完成之后,由平实导师来演说禅定之法;到时候,人天都可以听到这样殊胜的妙法。因为禅定之法在现今的世界也已经没落了,我们所知道的近世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著─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人间佛教排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故,排斥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故,排斥娑婆世界天界之佛教故,不承认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尚在兜率天住持故,不承认色究竟天尚有卢舍那佛正在宣说一切种智胜法故;其人间佛教之理念,说此等天界及他方世界之佛教为都不存在之佛教,特意局限佛教于此娑婆世界中之地球一隅,是故印顺法师于一九九八年以《净土与禅》一书,将大乘经中之二大净土法门,谤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