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 | admin 2020-02-19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 | admin 2020-02-19 |
![]() |
故事发展到这里之后,到底谁可以见得到佛呢?话说且当饮水那个人,因此能保全性命而继续旅程;另一个人因不饮水而渴死之后,却因为坚持不杀生戒的福德,而生到了欲界天的第二忉利天上。忉利天的相貌,上一集之中已经简略地说明过了。这里说到,那一位因为持戒而殒命,而且又能够自己知道生天因缘的比丘,立刻持着华、香到了佛前,为佛作礼;而因为饮水而能够保全性命的那个人, | admin 2020-02-19 |
![]() |
成就佛道要学习的一切无量善法当中,这包括了广修供养来培植福德而证悟菩提,也正是正行供养的第一要务。能作正行供养的前提就是求证菩提,这样的供养才是真正地具足供养;因为能解如来真实义,能以此智慧功德,方便善巧广施大众,救护众生于生死流转之中,令有情众生时常获得殊胜善法的利益。《宝云经》说: “如来法身不待财施供养,惟以法施供养为上;以具 | admin 2020-02-19 |
![]() |
而如来的应化身为众生宣说三乘菩提四十九年,如果众生有智慧,在佛世时应该以至诚心、精进心、殷勤心,来供养如来生身,因为供养世尊的应化身有很大的福德。三者,所谓的如来灭身就是如来般涅槃后所遗留下来的舍利。如果菩萨有机会得到佛的舍利,应该要起塔供养;因为供养如来的舍利真的很难得,所以供养佛的舍利,未来会有很大的福德来庄严自己。四者,如果如来灭后,众生因为 | admin 2020-02-19 |
![]() |
而归依三宝,信受奉行三宝的教诲,才真正可以让我们断除一切烦恼业习以及三恶道的苦报等等三障烦恼,逐渐增长福德、智慧,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圆满佛果。所以说,世间一切法中唯有三宝最吉祥,我们也当然都应该要“习三宝教”才是啊!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 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这是说三宝清净庄严,就好像国王会用珍宝来装饰王宫宫殿,三宝也是一样,以福德和智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宝宫。 “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九,是说三宝祂最为微妙殊胜,就好像天宫的妙宝是最微妙的,三宝也是一样,超越了世间一切最殊胜的妙宝。& | admin 2020-02-19 |
![]() |
所幸于宝地的诸多佛弟子善根深厚,长时以来广修诸善、福德广大,而有平实导师之出于世间救护众生远离邪见,揭櫫如来妙义,力挽狂澜,擎大法幢、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将如来藏之胜妙义理,透过讲经及著述不断地演述、弘传开来,藉以导正众生长久以来普遍被错误知见严重误导之现象。〈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 | admin 2020-02-18 |
![]() |
此佛菩提道甚深极甚深,难证极难证,行者若欲入佛菩提智,必先求遇真善知识,随学修习以建立正确知见,并求亲证自身本有之阿赖耶识心体所在;行者若得一念相应而顿悟入理,方能悟后起修,渐次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与别相智慧的具足修证,而发起初分道种智入通达位中;再依之次第渐修亲证如来藏中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地地转进增上无生法忍,同时修集无量福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起信论》卷2)假使有种种的障难的话,我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心念来责备自己----我会有这些障碍阻难,都是因为我往世所修的善根仍很微薄,我自己业障厚重,所以会被虚妄外境所迷惑----不必牵拖天魔、鬼神,也不需要怪外道,都要怪自己善根微薄,以及业障深厚沉重、福德太小或信力不足,而导致威德不足,所以才会自成障难。为什么会说到信力不足呢?因为会得人身,不论是 | admin 2020-02-18 |
![]() |
众生也因为善业福德的累积而成佛。若一切皆空,众生无法成佛。佛所说之空,有二法:一者万法缘起性空之诸法空相,二者万法缘起性空所依之法界体性——第八识空性心,名为空性。如是空相与空性正理知见,一切学人必须先有认识,而后方知修学佛道之理,方能免于众多凡夫大师之所误导。[10]「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为无性。何故名曰无为无性?舍利子!是菩提性非眼识 | admin 2020-02-18 |
![]() |
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2]如来藏,在不同位阶依其种子的转变而有不同名称。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都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丶所藏丶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 | admin 2020-02-18 |
![]() |
(佛菩提,乃是菩萨觉悟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而圆满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如幻观,因此圆满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圆满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 | admin 2020-02-18 |
![]() |
待菩萨圆满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圆满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戒度开始持戒,譬如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最后得以持菩萨戒;于持戒度圆满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戒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圆满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 | admin 2020-02-18 |
![]() |
想想看,众生善恶业行造作完成,而成就业种以后,如果不是由各人真实不坏的第八阿赖耶识执持集藏,那业种如何能够存在而不灭失?如果不是由各人的阿赖耶识自己集藏,而是由外于各人阿赖耶识的法,例如施设物质色法边际外无法的虚空来执持一切有情众生的业种,那就变成一生劳苦修福、修净业的人,福德和功德可能去到来世在他人身上现行受福报而唐捐其功,对自己则毫无利益。反之 | admin 2020-02-18 |
![]() |
简单来讲就是布施、持五戒,以及修学十善业道和禅定,培植福德并调伏我们的心性,这些都圆满了,才具有可以继续生而为人,或生为天人的条件。而佛法所谓的善知识,可以就广义及狭义来看。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所谓的三宝是佛法僧三宝,既然说佛是三界至尊,是人天应供,具足种种的这个功德法,应该说三界中所有一切法都修证,无所不知,同时能够出离世间再入世间,圆满了一切福德功德、智慧功德,那么怎么可能说佛陀修证还有比祂更高的呢?那既然佛法称为无上法,就表示没有一法再超越佛的法了;那如果称为说还有更高的密法,是显教的佛所没有修的,那么这里很明显的就是伪经。那如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人以遍满四天下的珍珠、财宝供养如来圣像,这样的福德当然很大;可是如果有人以偈来赞叹佛,其所得的福德与前面的人用遍满四天下的珍宝来供养的福德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果看见别人有能力作布施及供养时,不应该心生嫉妒,因为嫉妒心,非但没有增加自己的福德,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又随喜赞叹能生福德,虽然自己没有能力与财力,可是因为随喜赞叹的缘故,你的福德与前面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则不然,不忍心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来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此来求菩萨的真见道;于真见道以后,知道五蕴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来藏出生,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五蕴我与真实我的如来藏,本来就是非一非异;也知道五蕴现前的当下,就是在无余涅槃中,所以不会像二乘人一样,断除五蕴而入无余涅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