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为生苦,大意有两种;一种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承受种种痛苦,从一开始你在妈妈肚子里三个月后刚刚对外部环境有了知觉,就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受;一会儿热(妈妈穿多了),一会儿冷(妈妈喜欢吹空调),一会儿饱一会儿饥,一会儿被挤压(妈妈睡眠时翻身),万一再遇到妈妈生病吃药,那就更惨了,住胎十月如同被关在黑暗中地狱一般备受煎熬。有数不清凶险在等着你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节第一目之中,我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一个,就是我所执着断除。二乘圣人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着断,戒禁取见也会随着断 三摩地

2018-07-21

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标题:佛与阿罗汉区别:阿罗汉不能断烦恼习)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辑四不坏信(上)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讲是如何来修证解脱道。解脱道是许多有情在痛苦中所产生念头,希望能够依凭著智慧教导,然后有智慧人来开导他,然后离开这个痛苦,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以苦为师。然而这世间却有许多人并不清楚真正解脱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解脱最后终点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根据佛法——佛陀教诲,来告诉大家真正 三摩地

2018-07-21

诽谤大乘经典结果是什么?《大乘妙法莲花经》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乞*页]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目 菩萨初果——须陀洹一个人参禅,悟明真如,能够时时体验觉知真如空与不空,时时体验真如真实存在、不生不灭缘故,所以我见身见同时断除,那么当下就离开了四相。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 三摩地

2018-07-21

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1

复有人说:平实居士判定玄奘菩萨是三地心,但是玄奘菩萨却在解说未入地世亲菩萨所造唯识三十颂。从来只有下地菩萨解说上地菩萨论颂,哪有上地菩萨来解说下地菩萨论颂?这是不合正理。可见平实居士判定是错误,可见玄奘菩萨不是三地菩萨,由此可见平实居士所说诸地菩萨证量法,也是不正确。平实答云:玄奘菩萨是否为三地菩萨?不可以从这个表相上作这样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7第30经《象迹喻经》)(尊者舍梨子随顺世尊开示,就告诉诸比丘们说)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以声闻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依照佛所教导四圣谛、八正道,他在蕴、处、界里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时候,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1

人间佛教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趣法次法第一节趣法【讲义文稿】趣'法、次法‛:当方向与方法确定以后,开始正式修学时,应兼顾法与次法。法:一、方向建立:1.方向建立,即是理论架构,是修学佛法基础。方向是指知见,依不同知见修行将产生不同结果。解脱道修学方向:断我见、我所执、我执。佛菩提道修学方向:证如来藏而观察如来藏心种种功能与清净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然反于此者,则是有些出家人于佛智,不生信受;宁可信乎学术界之异说,互相引非义以为义,谬圣义而以为当然,于修证付之阙如,于诸经典不能通达,无能晓窥如来意旨,徒以口舌论义而为盛事;若真能说然不能行处,则无可怪哉;以佛法修证,非是一生可期,如何可以娑婆恶世众生而作希求?然诸众法师既披圣衣,发心出家,当非为名闻利养,当以为有真佛法可以追求,当以为佛法真正无 三摩地

2018-07-21

八正道其实就是苦灭之道,是灭苦方法,正是四圣谛中道谛——苦灭道圣谛。在这部经中,世尊略说了以后,舍梨子尊者详细解说四谛八正内容,可以说是钜细靡遗了;对观行方法也很清楚说明了,剩下就是读者实际上加以如理作意观行了!这正是读者自己应该要作事情。如果您真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解脱,乃至二、三、四果解脱,那就如实观 三摩地

2018-07-21

一、发心不同发心也就是学人信佛学佛初衷。尽管二乘人也具有一定悲心,他们舍报取无余涅槃之前也会随缘为人说二乘法,或者为有缘之人示现神通以引其入道,但是他们修学解脱道根本发心是为了自己出离生死轮回。大乘菩萨具有很大慈悲心,菩萨不仅发心自己成佛,还要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解脱生死,成阿罗汉、辟支佛、佛,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大乘学人发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三摩地

2018-07-21

 这大菩提果修证,只有大乘别教才有,不共二乘定性行者。大乘菩萨除了依前面所说通教解脱果修证位次,分为四向、四果之外,另外可以依佛菩提果修证,别于通教之外,而建立菩萨五十二阶位、六种菩萨性修证。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地→圣种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等觉等觉性十回向→道种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凡夫性、十住位 三摩地

2018-07-21

……尔时十方无极佛刹一切大众,闻佛说璎珞中六入法门,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各各发无上菩提心,还归本国……所举中,佛已经讲得很明白,一切信位菩萨无不是要于十千劫中行十戒法,才能进入六入法门中之初心十住心,而此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之六入法门,是十方诸佛自性清净能够完全显露、无有遮覆之佛道修 三摩地

2018-07-21

这也就是说,七住位菩萨能够找到如来藏,明心证真,能够亲自领受以及体验如来藏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以及涅盘性。而明心之后菩萨,依循著别教法门,修证如来藏人无我智,并且转修《楞伽经》、《解深密经》当中法无我智,就会渐渐经由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而进入初地;再依如来藏修学增上慧学,也就是诸地无生法忍,以及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次第再由二地、 三摩地

2018-07-21

 既然佛所认定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阶位;这样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