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教对于现实人间前途是悲观吗?这个问题没办法解释真正法界缘起。实际上法界不只有人,还有无量无边众生;而佛教则看得更久远。所谓真心,祂能遍三际——过去、现在与未来。现在法,世间一切法念念不住,每个刹那之间并没有办法停下来,一切都是在变异中,不断地涌动,不断地成就生住异灭,成就人所谓生老病死。我们看待这一切诸法,所有变异就是苦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即使有猛利贪瞋痴,或是经过修行贪瞋痴渐次断除,但不像小乘阿罗汉那样清净;可是在佛陀眼中,他也是胜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因为他愿意向佛道继续迈进,成就佛果。菩萨在世间可以适应一切诸法,适应其他国家地区风俗民情以及当地法律规范。菩萨在这中间,可以顺自己抉择分,知道什么是佛道中适宜,什么是不适宜,什么需要修正,什么需要调整,而打入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讲轮回时候,都会讲因果轮回或是因缘果报;也就是说,业报流转它是一个必然性,众生什么时候造一个业,如来藏会帮你记录下来,你亏欠他人或是他人必须要偿还于你,都能够互相记录。也是说,他那位有情如来藏祂也会记录,也就是说这世界上很公平;而且,两方两造如来藏所记录都是相同,不至于说有一边所记录是不如实。所以,要维系因果轮回,就是要有 三摩地

2018-07-22

轮回本来就是虚妄性,并没什么确实存在或确实不存在;然而,众生没办法离开无始以来执取,所以就说轮回是一个相续不断存在。虽然这个相续变异存在不是真实,可是这样虚假轮回,却能让一切有情身心受到巨大痛苦;所以佛法才要告诉我们,要如何从这个轮回中真正解脱。在佛陀之前,就有许多人想通过修行获得涅槃,成就阿罗汉,结果都失败了,连他们认为往生天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并没有特别施设什么强制、不合理规范,完全是顺着如何成就佛道而来。所以,如果说佛教有一个真正严谨根本教条,那就是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对四种应该信受,要予以强力信受,就是在一乘佛道上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是说:错误想法如果已经发生了,再想改变,这个错误观念已经非常坚固,很难改变;正确学习时间已经过了,才想到要去学,那就算是很努力地苦学,也难有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什么,乱学一气,没有节制,那只会使得自己头脑混乱,得不到成就;一个人自己躲起来自修,没有老师、同学在旁边切磋琢磨,就会因为见闻不足,自以为是,而走入误区;如果结交了坏朋友,还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说到:有生必定会有后面老死。当众生一出生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我们自己也已经经历了无数出生与死亡,在生死轮回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一天。所以,丧葬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如果不能进入涅槃,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 三摩地

2018-07-22

常常听到佛说:世间需要帮忙众生这么多,度他们都度不完了,自己哪有时间修行成佛呢?也有许多祖师说:自己一生呢,为了要度众生到处奔波,所以忽略了自己道业。乃至于到了自己往生时候,还是一样感慨自己在菩提道上进步很小。大部分佛,都认为度众会浪费了自己修行时间,认为度众和修行是两件相违背事情。其实依照佛陀教导,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行,简单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2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广大,在因地修行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方法;从已经证悟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现在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 三摩地

2018-07-22

所有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一个外面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一个佛法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时候要很小心事。世尊所传授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表面是缘生缘灭,可是万法根源是真实如来藏;就好像一颗水晶球,万法生灭现象都只是水晶球表面所映现出来影像,可是水晶球本体却是从来不生不灭。在佛陀四十年中说法,由浅至深,前后按照程度,分成了五个时期、三个部分教法。大致上说,佛陀一生说法,五个时期叫作:华严时、鹿苑阿含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为什么一定要持守五戒呢?因为戒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要去犯下罪业,所以戒功能是防恶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业工作人,他必须要在身上绑一段安全绳意思是一样;佛有了戒之后,就能够止住身、口、意三业所犯各种这个罪恶。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五戒被叫作诸戒之本;因为能够持守五戒,来世就能够保住人身,人身是三界当中最 三摩地

2018-07-22

和尚和尼姑是一般社会人士给佛门出家人称呼,而居士则是指在家佛,把出家男众叫作和尚,把出家女众叫作尼姑。其实这样称呼是有一点不合适,只是一般人习惯成自然,积非成是,所以大众也都就这样习惯了。佛教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这些男众和女众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其中愿心特别宏大殊胜,又与我们中国佛特别有缘,那就是阿弥陀佛净土。西方净土有什么样特异之处呢?太多了!我们可以从弥陀世尊四愿当中,看到一些西方净土殊胜之处。例如,西方净土中国无恶道,在这个地方不会堕入恶道;而且都可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每个人神通具足;可遍供诸佛,而且未来决定会成佛;此处寿命无量,皆可成一生补处菩萨;乐如漏尽,现证不退转位 三摩地

2018-07-22

中国佛教,从开始时候,就已经是大乘佛法西方净土法门盛行地区,代表我们本来就是属于大乘佛法,甚至是属于第一义谛根器。对于佛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最后生缘老死,有了此世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识,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僧三宝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使得我们要感恩他们,要信仰他们?那么到底对我们来说,三宝最直接恩德是什么呢?我们生生世世生活在生死大海之中,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永远看不到解脱彼岸。世上所有智慧与宗教,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到达解脱彼岸。唯有佛陀出世,所传授佛法、所率领僧团,能够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追求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希望佛您能为今天上大众,也为了未来对三宝恭敬信受一切众生,解说这个道理,使得众生能够永断怀疑,而得到对于佛法不坏灭信仰,能令我们进入佛法三宝不可思议海。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就好像是世间最珍贵宝物,具备了十种珍贵之处,这样珍宝可以庄严国界,可以饶益有情,而 三摩地

2018-07-22

一神教信徒认为,整个宇宙一切东西,包括我们身体都是由上帝创造,所以上帝叫作创世主。这个说法根据就在《旧约圣经》〈创世纪篇〉(英文叫作Genesis),里面纪录着一神教上帝如何创造了这个世界。〈创世纪〉中这样说: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见光很好,就将光与黑暗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