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在出家修行初行六年,对外道一切理论和实修,都是有着深入闻思与修证;所以外道一切落处,佛陀都能了知并且加以解析,如此不但不会让走偏邪,也能够让外道回归。因为外道不论在事上、理上都无法及于佛一分,所以就不断有外道要陷害佛事件发生。例如:在王舍城就有了一件外道要陷害佛陀事件,那时外道们去找信受他们德护长者,对他说:大长者啊!瞿昙沙门 三摩地

2018-07-23

诸见当中最主要就是恶见,恶见又叫作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邪见合起来就叫作恶见,属于见惑所断恶见,是见道后就可以断除。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断了三缚结就是初果人,但是恶见当中深细部分,也就是思惑是修所断烦恼,从这个烦恼当中会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见解与私心;这些见解都要消除,要透过整理和思惟才能够达成。我们要知道烦恼主要是由意 三摩地

2018-07-23

刚开始进入佛法中修行时候,因为烦恼粗重,妄心攀缘不断,所以无法克制去造作恶业冲动,而难以止息烦恼。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初门。如果是贪欲重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讲是,那这个当然也包括为人处事道理。以前末学是一个从来不肯原谅别人人,恨就是恨,讨厌就是讨厌,即便自己想改变,但就是做不到。学佛后,这方面也在慢慢转变。因此也有一点小心得和大家分享,总结为三个小步骤:第一,相信因果。不好缘分来了,因为相信因果,知道一定是自己从前亏欠过这个人,所以才会有恶因缘现前。真心地接受,这时就不会产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僧团,菩萨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声闻人;可是这样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困难。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种种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所要谈是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杂宝藏经》卷7所开示有关不贪求利养部分,内容大致如下:佛在舍卫国时,厌患利养缘故,躲避到一座名为贪庄严深林中,林中有一寺庙,住持是一位名叫那弋迦阿罗汉。佛到贪庄严深林以后,消息不久便传开了;当天中午,有许多人带著衣物前来供养佛陀,人数之多,竟占满了整个深林。佛说:我不需要任何利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古德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求法心,来为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著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让佛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这一个问题,我们说它不是正问,不是正确一个问题,原因如下:很简单,不可能所有人都会出家。因为出家,最简单你要断除人世间财色名食睡;既然财色名食睡,世俗人来讲样样都想要,样样都片刻脱离不了,那怎么可能会说所有人都会想要出家呢?这就好像所有人都要得诺贝尔奖、所有人都想当董事长,这样子一个问题,这不是正确问题。《杂譬喻 三摩地

2018-07-23

大部分瞋习重人,他都是“我见”很重,他们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喜欢争胜、也非常爱面子;一般来说,我们就说这样人是“我见”非常重人。例如说:有一次大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佛陀,佛陀因此就劝大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比丘。”可是大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比丘大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作这样观察,你一定被末那就是意根所带着走。意根最会攀缘,祂是一切诸法在这其中作主心,我们真正作主心是祂,而不是意识;意识提供很谨慎以及很伶俐思惟,然而意识却没有办法左右意根。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 三摩地

2018-07-23

当时我观察与实验,只要我发脾气我身体就更不行。但是我放下我脾气,我身体才能平和。而且这样事实,并不分对象。也就是说,即使我完全正确,对方完全错误,可是我只要升起一分脾气,坦白讲我身体就受到一分伤害;因此即使对恶人发脾气,其实也是伤害自己。经过非常多年非常多次“实验”,末学自己得到一个结论:天下没有我不能与之和乐相处之人,并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道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我们发现自己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行为但可能会危害正法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人!菩萨是觉有情,不是无情与绝情!(2016.10.3)最近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恶业,造作了三恶道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一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降伏他恶习 三摩地

2018-07-23

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地区人们,对于佛教所谈许多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这个教义,要理解方式,当然最直接方式,就是透过既有、固有文化思想内涵,然后把它用这个固有东西去对应、去理解,这个当时就叫格义。这个方式其实我们讲说,用固有方式去了解它。什么是固有方式呢?对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有一个善知识曾说:在业力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智者悲悯有情,而凡夫互相谴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都有苦衷,所以没有谴责,只是悲悯与关怀。众生都活在很可怜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虽然不要求菩萨们急证解脱道极果,但教导菩萨们在佛菩提道修证次第中,是必须具备有相应解脱果德之亲证及现观,证悟三贤位菩萨们,要进入初地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历经断我见、降伏我执具备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解脱功德!所以,菩萨仍然要能够离欲证得初禅,也因此世尊常常在经中细说观身不净内涵,目就是要让大家不要因为贪爱恋著于女色而障碍修道。例如 三摩地

2018-07-23

一直以来无相拜佛功夫无法上手,是因遮障太多所致,后来发现这些遮障原来是来自于对自我执著引发现起。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略谈题目是什么是烦恼障?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了,了了正见真我才是真解脱,这个真我就是大乘解脱密码。所谓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脱生死烦恼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到彼岸法则。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除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解脱;而执持二障业种、惑种以及一切种就是执受识。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事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