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中品上生者,由于持戒清净、无众过患,具足出离生死苦之善根,往生随即花开,听闻众音赞叹苦集灭道四圣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由于阿弥陀佛之威德感召,报得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脱之功德。而中品中生与中品下生者,于往生经七日花开后,听闻众音说四圣谛法,欢喜信受,亦得须陀洹,经半劫或一劫之修学成阿罗汉。而此中品与下品往生者,于往生极乐国莲花开敷时,皆不能见佛;此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向你瞎扯淡--胡乱解释死后是怎么回事(譬如度亡经、生死书);你若有种智,听完了就知道他骗人骗已,因为他说的和种智相违背。这就是说:如来藏体性智慧的了解,才是法界的体性智;而不是把四智加起来叫做法界体性智,也不是密宗的佛此显宗的佛多了法界体性智,因为必须先证得法界体性智,才能渐渐修学到达佛地具足四种智慧,所以密宗所讲「密宗的佛多了一项法界体性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再问:「意根即是末那识,意根如果不灭,那佛是不是讲错了?佛说入涅盘时十八界俱灭,但你只灭十七界,是你错?还是佛错?」又是死胡同一条,所以必定是十八界处另有涅盘本际。然而他会引述佛语:「虽然十八界灭,但不是断灭,因为佛说涅盘是中道。」那我们再问:「涅盘中既然没有十八界,一切法断灭,为何是中道?」必定又答不出来了。但他会说:「意识的细心不灭,住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是修菩萨道的人就不怕生死,因为临终能知道自己应该去什么地方。不懂解牢关是什么?就更加不能懂初地菩萨的道种智镜像观......,因为如来藏出生世界万法,森罗万象无不是如来藏所显现,犹如镜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也肯定不会懂吧?否则不会诽谤善知识弘扬,有些人无根诽谤善知识弘扬(人人具有的如来藏真心)大乘,你们发怒的心、离不开欲界的心、那么粗重,怎么能找到行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蓝吉富先生言:【我之所以对宏智所撰的近首《钝鸟》偈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偈,常使我在脑子里浮起宏智对大慧的无瞋风范,以及其对死亡一事的平常心,更使我感受到他的生死一如的境界。】此说诚然,蓝先生劝诫大众共同心仪于天童的无瞋风范,共同向往天童的生死一如境界,其心也善,诚应赞叹之。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蓝吉富先生言:【我之所以对宏智所撰的近首《钝鸟》偈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偈,常使我在脑子里浮起宏智对大慧的无瞋风范,以及其对死亡一事的平常心,更使我感受到他的生死一如的境界。】此说诚然,蓝先生劝诫大众共同心仪于天童的无瞋风范,共同向往天童的生死一如境界,其心也善,诚应赞叹之。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一切众生想要出离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解脱,乃至成佛。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反地,如果有人基于乡愿的心态,总想当老好人,不愿意去得罪别人,即使明明知道某些人把法义说错了,会误导众生下堕三涂;但仍然碍于情面,不愿意出来摧邪显正,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家,那他就是一个无慈无悲的人,当然绝对不会是已经进入二行位、已经在行饶益行的菩萨了!所以我们说,破邪显正才是真正的饶益行,和稀泥并不是饶益行,反而是在害众生继续沉沦于生死之中。以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算为同修会主持主持到死,也不能回报我帮你明心的功德。因为这个明心就能让你永不入三恶道,如果很精进修除性障,一生可以证阿罗汉果;如果你有四禅八定的功夫,只要一个明心,当下你就可以成为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够大吗?难道抵不过你为同修会主持一世的超度吗?所以说这个事情要让大家了解,一定要把自己的我这个中心的观念消除掉,不然无法发起圣性,就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无色界的结不断的话,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三界,不能解脱生死。无色界的结是什么?四禅之后如果不修四无量心,而直接去修空无边处定;当我们进入空无边处的时候,那是什么的作用?还是有意识在。因有识在,所以你才能证得空无边处定。在空无边处里面仍有苦,还是要离,如果知见不够,就在那边安住,心扩散,定就丧失掉了,又退回到色界天来。所以不能攀缘于空,因此舍离空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变成说佛法只是人天善法,而不是能够让人解脱,让人出离生死的解脱法门,也就不可能成为能够遍知一切法界的实相的一个法门。可是佛法是要能够遍知一切法的,对一切法的实相能够如实了知的。这样子都是必须要依于修持智慧才能够获得,如果没有智慧是不可能获得初地的证量的。所以说真正的大乘是一佛乘,这一佛乘是函盖了声闻、缘觉的智慧,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乃至含摄了人天善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机发像起?就好像一个木人,里面安了机关,这个机关上了发条,一放就开始会走路;又譬如古时的山西、陕西、湖南那里有赶尸队--赶尸队是怎么来的诸位知道吗?因为出远门经商而在外病死,要装棺材运回故乡是很贵的,所以就请赶尸的人把尸体赶回家来,再装上棺木埋葬…赶尸的人多是晚上走路白天睡觉,每到要经过市镇,就会敲锣喊着「生人回避!生人回避!」大家一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个有染心转成无染心;如果说这样子就是佛智的话,那么二乘的圣者他已经将生死于三界的这个烦恼障都断除净尽了,应该是属于是无染心,可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却不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这样的部分不是佛智,而是属于是意识层次的部分的想像,跟佛智部分是完全不相干的。那么入于佛智而有差别是,也是实证一切种智而有差别,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鸠摩罗什菩萨又对吕光说:这里还是凶险死亡之地,不宜久留,推算时运和定数,你应赶快率兵返国,中途一定可发现福地,适合居住。吕光这次听从了鸠摩罗什菩萨的建议,迅速率军离开。当大军到达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时,传闻苻坚已被姚苌杀害,祖国前秦已灭,由姚苌建立了后秦国(又称姚秦)取而代之。吕光于是下令三军缟素服丧,并就地自立为帝,国号凉(史称后凉),建元为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龙树菩萨曾造〈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又名〈亲友书〉),道尽了他发心的因缘:禅陀迦王应当知,生死苦恼多众过,悉为无明所覆障,吾欲为彼兴利益。譬如刻画造佛像,智者见之宜恭敬,我依如来说,大王亦应深信受。汝虽先闻牟尼言,今若听受转分别,犹如华池色清净,月光垂照踰晖显。佛说六念常修习,所谓三宝施戒天,修行十善净三业,离酒放逸及邪命。观身命财速危朽,应施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是马鸣菩萨大行“愿波罗蜜多”,演甘露味,为迦腻色迦王“兴大饶益,度脱无量”(因迦腻色迦王曾征服四方,乃至决战而胜安息国,死伤无数,杀业甚重,后来皈依佛法,志求忏悔极重罪业)。马鸣菩萨于北天竺广宣佛法,导利群生,善能方便,成人功德,受四民崇敬,终至被尊称为“功德日”。迦腻色迦王时代(史家所谓小乘二十部分裂时代),是像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觉生死过义。是波罗蜜义。觉悟不觉悟者义。是波罗蜜义。开示一切无尽法藏义。是波罗蜜义。无间碍解脱具足义。是波罗蜜义。觉知布施平等义。是波罗蜜义。觉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平等义。是波罗蜜义。决定巧便义。是波罗蜜义。知一切众生法性义。是波罗蜜义。无生法忍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不退地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严净佛土义。是波罗蜜义。成熟众生义。是波罗蜜义。觉场具足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性自性具足圆满,是故佛地真如唯带旧种,不受新熏,识种流注已断,离变易生死,得无住处涅槃及一切种智,不共等觉菩萨。七种性自性及七种第一义菩提具足修证,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断尽——尘沙惑已尽,从此以去永无异熟果,金刚道成,永无识种生灭。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 | admin 2018-07-21 |
![]() |
后来他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无常的痛苦,于是出家学道,最后证悟成佛。他的弟子们在他过世后,把他四十九年来所宣说的宇宙人生的真实情况道理,整理记录了下来,并且成立了组织,然后以最诚恳最恭敬的心称呼他们的老师「悉达多太子」,为释迦牟尼佛,并且认为释迦牟尼佛为他们这个团体最伟大的老师与创建者。这就是世间佛陀、佛法、佛教僧人,佛门三宝的由来。《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