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波浪是大海所生,但大海没有觉知性,不知道自己生起波浪,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不知道自己是大海,阿赖耶识同样如此,祂只是随缘而应,不断变现出有情众生的七转识和诸尘相,所变现的这些种种法相与阿赖耶识的关系,就好像大海和波浪的关系:不一不异。狭义来讲,虽生出这种种的法相,但自己却无法知道,也因无证自证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存在,所以“彼阿赖耶终不自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谁在造业受报?每一世的有情众生的五蕴、十八界各个不同;五蕴、十八界从何而出生?五蕴、十八界当中,难道又有任何一个法,能够来摄藏这些业种收集起来,而能够于未来世、后后世而来酬偿应该要酬偿的业果?五蕴、十八界当中有一法,能够担任起这样子的任务,有这样子的功德吗?我们就从这一边谈起,而来证成第二个层次的净信。是净信,决定净信大乘;而不是对于小乘,特别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释如下: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是诸圣人现行法快乐所住的三昧境界;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众生以及出生诸佛国土的根本因,常与五乘作种性,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果能够证悟阿赖耶识,未来就能够成就佛道。这里分两点来详细加以说明:第一,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为什么?由于众生无明,以及不了知生命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方说,五阴十八界就已经函盖了一个有情众生他所面对所有的一切法,都函盖在五阴十八界里面,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呢,就是从这个咒语里面可以衍生出无量的义理;比方说,五阴十八界接下来谈到的涅槃如来藏,那这个五阴十八界里面跟涅槃如来藏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从这个咒里面如果能够适当地持诵并且了解之后,也就能够对佛法的义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说〈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有情众生舍寿的时候,就会促使阿赖耶识产生一个中阴身出来,所以上一世的肉身死了,意识不再能借著上一世的身体而现起的时候,意根和意识就会借著阿赖耶识移转到中阴身上。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是说法身寂灭、无知无觉,那就同于草木瓦石一般,又该是谁在受寂灭之乐?而且,法性既然是生灭之体,五蕴又只是法身生灭法上的作用,这样一来,可说是一体五用而成为生灭是常了;所以,有生则是从体起用,灭了则是摄用归体,若是让它这样灭了再生,这就成为有情众生都永远不断也不灭了;若是不让五蕴万法再度出生,这就永远都摄归寂灭,可就等同于无情之物了。像这样子,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间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各自拥有八识心王在密切地和合运作,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八个识在和合运作。所以我们不可以头上安头,另外建立第九识、第十识,否则就违背了佛的圣教。自古以来,真悟祖师开示说:“如来藏中藏如来。”这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心中含藏着能使众生成就究竟佛地功德的种子,所以叫作如来藏。也就是说,未来果地的如来功德已经隐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由这段中可以证明,确实有一个无始来就有的心体存在,可以作为一切法的所依,这个心体同时也是有情众生流转生死和趣向涅槃的依持,祂就是阿赖耶识。第三,《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而在总相上见,这叫做见性。我们说,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真心是无分别心, | admin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假使有人说有情唯有一心时,这个一心指的就是八识心王和合具足时的心;就是把七转识摄归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所以若要主张有情众生都只有一心时,必须说这个一心就是阿赖耶识。假使能够这样建立心中似有阿赖耶识存在,而自己现在还不能证得,所以努力参禅寻觅自心阿赖耶识;后时终于证得阿赖耶识时,即能现观色身觉知心等万法皆是从阿赖耶识心中出生;而阿赖耶识于此等 | admin 2018-07-21 |
![]() |
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譬如极乐世界有情众生都是无畏啊!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呀?你说“我去那儿弘扬佛法。”用不着你啊!阿弥陀佛自会说法,他化现的许多树呀、林呀、鸟呀、水呀,都在说法,用不着你啊!所以这个世界法施容易。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很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不清净的 | admin 2018-07-21 |
![]() |
所谓杀生,主要是指杀人,但也包括故意杀害一切有情众生,都属杀害生命。偷盗是窃取他人财物,虽一针一线之微,不告而取即谓之偷。邪淫,是指不正当的性行为,非人、非时、非处行淫皆称之。在家佛弟子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正法,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淫,这就是正业。五正命:是指正当的生计,也即是远离邪命。世尊 | admin 2018-07-21 |
![]() |
第二能变识是指“意根”,也就是末那识,祂能变生识的种种执着,因此而有贪、瞋、痴、慢、疑等染污体性出现;也因此而导致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山河大地世间,而使有情众生得以在其中受种种之苦乐果报。第三能变识就是指“意识心”,祂能让有情产生对六尘境界的种种分别,并且能够变现出种种的世间法来。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来说明这三种能变识的功 | admin 2018-07-21 |
![]() |
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第八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另外有一些菩萨,因为看到有情众生遭受了各种的苦报,他生起了怜愍心,想要有能力来救拔这些众生,所以发起了菩提心。另外还有一些菩萨,是因为怜爱众生的缘故,想要利益他们,让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所以发起了菩提心。除了这些状况,另外还有无量的因缘差别,菩萨会发起菩提心。总之,这都是因为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福德智慧的种子已经成熟了,所以遇到各种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祂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着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着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某一道当中,所以祂同时又是实现因果的主体。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另外有一些菩萨,因为看到有情众生遭受了各种的苦报,他生起了怜愍心,想要有能力来救拔这些众生,所以发起了菩提心。另外还有一些菩萨,是因为怜爱众生的缘故,想要利益他们,让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所以发起了菩提心。除了这些状况,另外还有无量的因缘差别,菩萨会发起菩提心。总之,这都是因为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福德智慧的种子已经成熟了,所以遇到各种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