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是花天酒地的贪官,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样――这正是佛祖批驳的外道邪见――断灭空;人死如灯灭。因为人们不知道有个祂的存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无知;正是这个断灭论令人无法接受死亡的痛苦,也正是这个断灭论由于否定因果律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位穷人就是佛陀祂本身的前生,然后这个菩萨,他无量劫的修行都发这个愿,希望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这样的一个修行持戒,能够感得这样的福报。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修福跟修慧这两样。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的庄严,一是透过布施,二是透过持戒,如是直至般若修慧具足。透过布施行的这个庄严,你可以让其他众生了解到贪欲的过失,可以知道:贪著一些事情,有种种不利于自己未来世的种种果报会发起。所以当这世间上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团体中来倡导:怎么样去救济、怎么样去赈灾,然后鼓励大家往这个方向来走;然后还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藉由这样的布施功德来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另一方面来看,菩萨道的内涵中必具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所以真正的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不能偏废任何一度。在此六度中,与福德有直接关系者,即是前三度(布施、持戒、忍辱),而后三度尽管与福德也有关系,但却是以福德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应该奉行的,没有不持净戒而能证解脱果或者是佛菩提果的。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持五戒会有福德呢?佛在这里说明这个道理:持戒也是一种布施,持戒就叫做无畏布施。佛说未来世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洲的人们,寿命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身长可以高大到八丈。为什么众生可以身长八丈?当然得要有许多福德才能身长八丈,并且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现在如果有人活到一百多岁,就说是人瑞了;彭祖活了七八百岁,大家欣羡的不得了!可是人寿八万四千岁,比彭祖活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是花天酒地的,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样――这正是佛祖批驳的外道邪见――断灭空;人死如灯灭。因为人们不知道有个祂的存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无知;正是这个断灭论令人无法接受死亡的痛苦,也正是这个断灭论由于否定因果律所以成了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小弟深信如来藏妙法,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提到:「佛告须菩提:「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小弟与各位正觉的师兄师姐一样,已于无量千万佛前种下善根。第二、小弟对佛菩萨非常非常信受:小弟生来有太多莫名奇妙的想法,因为对佛菩萨有十足的敬重,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今日能够出家,受持戒律,供养恭敬年长有德的人,修学到了四禅,这些善因,将来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听他出家啊!因此如果有人出家,积集持戒的善根,就像是今日的印顺法师一样,但又是不信三宝,毁谤大乘佛法,当然还是入地狱无疑,然而这些善根总是将来可以得作未来成佛的因缘,所以以这些恶业的缘故,还是要到地狱走一趟,乃至多趟,这个不必说,也应当知道,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片段古人诗句中知道,中国人对这酒的依赖度非常高,又中国因气候环境适宜而大量种植高梁、麦、米…等农作物,间接促进酿酒、酤酒之行业兴盛,综观喝酒之人,从贩夫起卒到王公贵族,遍及大江南北;;但这对学佛之人而言,为了受持酒戒,周遭饮酒文化及环境所带来诸多之引诱及困扰,无疑是对严持酒戒之佛子的一项信心考验,若一不小心,信心动摇,而任凭随顺于众生之饮酒文化,从划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应该把持戒和忍辱混为一度,不应该把禅定和般若混为一度,所以一定有六波罗蜜。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原标题: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更何况唯有人能够修禅定、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所以,人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菩提,化苦痛为喜乐,净土也可在人间展现。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事实上,若从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在《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观行于蕴处界中,是不管七识心,不论是真心,都是要「好好地」「认真地」观行,如果以为开悟后,就慢慢来没关系,或是以为这样已经就是了,祖师的公案也大都了解,许多处也发起智慧,应该何必特别观行真心的功德,如是之思惟,现在「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所以后来虽然说了一些应该要观行,也特别在这里更说,不如是深刻观行者,其佛菩提道会很漫长,一劫就是一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您是一位持戒清净的人,已经远离了心中的尘垢,所以应该要欢喜,不要忧恼。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您是一位持戒清净的人,已经远离了心中的尘垢,所以应该要欢喜,不要忧恼。父亲!您应该要深深的去思惟,去系念于佛法中的义理,对于那一些过去不得牢固的法义,现在要生起牢固的作意;你过去已经种下了诸多的善根,所以你应当要欢欢喜喜。你看看!你的儿子、孙子与侄子们,都已经摧坏了魔网,达到了涅槃的彼岸,这都是仰赖你的功劳啊!说到这一边,净饭王心中生起了大欢喜。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证得须陀洹果,并不是单由广大布施及持守禁戒就能证得,主要还是因为这对父母原本的性障不重,但就是对子女过于贪爱;也由于他们的儿子有智慧方便,能以善巧譬喻加以化导,因此他们才能不再执著于对子女的贪爱,然后进一步广行布施,除掉对我所的贪著;加上能够持戒不害众生,最后因为读诵佛经、努力行道,了解自我五阴虚妄的道理,而能亲自现观实证,所以才能断我见、断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话说难陀比丘出家之后,因为心中仍然贪爱出家前的妻子孙陀利的美貌,而没有办法精进地修学;所以佛陀就用神通力把他带到忉利天,让他看到正在等待他生天的天女,各个天女的美貌都远远超过他的妻子;所以难陀就放下了对孙陀利的贪著,开始努力精勤地持戒修学,一心就为了想要赶快生天,和这些美丽的天女在一起。这样努力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佛陀又带着他来到镬汤地狱去,让他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在信位以后,进入到十住去修菩萨行,在外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样修到六住满心以后,进一步般若正观现前,七住位一念相应而明心,成为内门的实义菩萨,转依于如来藏而行菩萨道,行成佛之道。这是不分男女相的,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形发生;证悟的菩萨不分男女,全部都可以实证法界实相心。佛世的时候是如此,佛陀座下现男众相的证悟菩萨、现女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经就围绕这两个主题一一展开,佛陀教导我们在家人,想要增长寿命和财富,当修学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陀是一切智的实证者,究竟了知三界六道一切万法所运行的因果律则,所以佛陀所说这六法一定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根有据的如实陈述。其中对于布施、持戒因果的解释和实施细节的规范,都做了精辟透彻的讲述。而在修这些法之前,佛陀教导我们先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老婆想跟我结婚也是希望这样,她希望我宠爱她!我推估我老婆如果没有嫁给我她会单身修童女行,因为她这辈子本来也没遇到喜欢的人,所以她以前也没跟别人睡觉,都持戒非常严谨!而且我推估老婆往世应该常当我的好兄弟,只是想嫁给我才变女生的,这样说好像很自大!但这是我观察的现象:因为老婆这一世在世间法中很会赚钱,而且很勇猛这方面很有大丈夫气概!她会跟我说她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