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及语“心土一如”,则曰心匪石,怀土奚为?蚓实含泥,黄壤岂侔金界;鳌诚戴岳,持地何若抟空?盖亦喻似丹台,象比莲萼;四十脉络,以当宝网交罗;一灵内朗,以况弥陀安住;近肺约西,通舌为池。法譬而已,无论实境。则有引风水之凶吉,致子孙之兴衰,例依正之互融,示机感之靡忒,此犹未委正因,未穷十妙。更求明诲,倾此恶见。答:心净土净,语则诚然。但语有二义 三摩地

2018-07-20

当其皮毛齿角森然变现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鞭笞雨下屠割奏刀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受苦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鼎烹刀锯犁耕火炙时,岂复能知遍法界饿鬼地狱受苦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俨然而人,当其苦难忽逢,刀兵乍逼,尔时即不能知辈苦难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快然而得意,五欲自娱,荣华满志,尔时即不能知辈受享身是阿弥陀佛。夫人世间在顺在逆 三摩地

2018-07-20

而又曰:汝等皆当信受语,及诸佛所说。味其语气,恨不将此数语充满一切众生之耳,恨不将此数语钻入众生之肺肠。爱何其切,虑何其深,悲何其至!即父母于至爱之子,晨夕付嘱,亦未必如此之惓切也。何以故?盖世间父母付嘱子孙,不过望其成家立业已耳。至于如来见众生不入此门,必堕鑊汤鼎沸之中,得失匪细。则众生不念佛,悲安得不深?众生念佛,自然摄取不舍。论云:譬如鱼子 三摩地

2018-07-20

然则辈此一副面孔,一旦失之,复在何年?凡此等之苦,辈凡眼不能自见,唯如来悉知悉见,安得不惓惓切切,千言万语,苦口向人。可怜平日不念佛之人,在地狱苦难之中,亦不能念佛。近有活阎罗王教地狱人念佛,但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与出狱。而口噤不能吐一佛字,不信心之障重如此。《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身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善 三摩地

2018-07-20

愿如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送臻师(唐)李商隐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画阿弥陀佛像赞(宋)苏子瞻钱塘元照律师,普劝道俗归诚西方极乐世界。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遗物,命匠胡锡画阿弥陀佛像,追荐冥福。以偈颂曰: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造无始业,一念 三摩地

2018-07-20

弃置寸阴随逝水,思量于竟浮云。闲中自识藏身稳,胜处谁知忆佛勤。沈谢曹刘今底处?草莱三尺但荒坟。欲今身见佛来,佛今于岂悠哉。但能一念心无倦,不假三祇眼便开。紫燕黄鹂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台。要知成现还家路,谁道无人为挽回。名利毛绳截骨仇,漆园犹自比蜗牛。浮生最是无双处,忆佛须知第一筹。但能同室住,风尘安用远方游。前程罢问从今始,纸帐稳坐休。多年逃 三摩地

2018-07-20

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采薪人,猛虎逼极,大怖上树,称南无佛;以是善根,遇得度,获罗汉果。夫散心念佛一句,尚永劫不磨,况专志持名,岂有不往生者哉!念佛偈(唐)白香山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多却阿弥 三摩地

2018-07-20

”信斯言也!吾宗念佛,唯自心,心欲见佛,佛从心现。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神通光明,极未来际,名无量寿。至于华池宝座,琼楼玉宇,一一净境,皆自心发之。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如楞严会上,佛敕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 三摩地

2018-07-20

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生皆以大心回向往生之左券,若合符节者也。故云栖云,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已悟尚然,未悟可知。至言悟自己佛不必求生,此为十地菩萨以上说。若云悟第一义,结使未断者,皆不求生,则自误误人 三摩地

2018-07-20

《华严经》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有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业烦恼不可尽故,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至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等悉皆散坏,惟此愿王不相舍离。愿王导引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生莲华中,蒙佛授记。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皆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华严经》 三摩地

2018-07-20

故《法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即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皆济拔,令出三界。”修道之人,要勤念佛。《维摩经》云:“欲除烦恼,当修正念。”第二自力他力门问云:论诸法门,其数无量,何法自力?何法他力?答云: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为自力。第一身业,不得杀、盗、淫,亦不得打害他一切众生。亦 三摩地

2018-07-20

”又经云:“十方众生闻名号,忆念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弗,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 三摩地

2018-07-20

”师曰:“以何法而求出苦?”曰:“资钝,但念佛。”师曰:“汝念佛常间断否?”曰:“合眼睡时便忘了。”师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万年也没干!汝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或念万声,尽自家力量,便罢。如 三摩地

2018-07-20

闻已皆悉睹见,发大誓愿:“设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云云。法藏比丘,发如是等四十八愿已,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一向专志庄严佛土,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佛愿摄生《无量寿经》云:“设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云:&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行,论主自述: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世尊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论主建言:“一心”。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 三摩地

2018-07-20

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其父意即开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是长 admin

2018-07-20

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丧葬的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的。如果们不是进入涅槃的话,那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 admin

2018-07-20

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