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讲记:「我释迦如来曾经说一切诸相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因此就不是众生。须菩提!所有『如来』都是说真话的人、说实相语言的人、说如如之语的人、说不欺骗语的人、说前后不异语的人。须菩提啊!如来所得到的法,这个法无实也无虚。须菩提!如果菩萨所悟底心是住于六尘的各种法中而实行布施,犹如有人入于黑暗之处就没有任何所见了;若是菩萨所悟底心是不住六尘万法中而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 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 第一类是佛所破斥的「我」--世俗的我一般人在小的时候,多半会以为身体就是我。譬如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向爸爸妈妈告状说:某某人打我。这就是以身体为我的例子。渐渐长大以后,看见有人会因为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经》这一句话为前提,我们再来看看,从《梵网经》中怎么来说明。比较详细的说明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那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呼应着《华严经》中说的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祂经历了百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是完全无法克制的。这猪八戒就好像有情众生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每天都在五尘的中打转,无法克制一样;而观察敏锐、武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达摩见神光静立雪中良久,开口问: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呢?神光回答:愿师父开甘露法门拯救我吧!达摩祖师说:三世诸佛为求真如的无上妙道,不惜花费千万劫的时间才能得到证悟,凭你这样子就想得到,恐怕是很难如愿的。于是神光就拿起刀来斩掉了自己的左臂,以证明自己求道的决心;达摩祖师也知道因缘到了。于是神光就问:心中不安,请师父为安心。达摩回答:你把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面我们只引出一种修习悲心的方法。在这一品《优婆塞戒经》中,大慈大悲的释迦世尊,为我们开示了三十六种观众生种种痛苦与无明而修习悲心之方法,诸位菩萨有空可以恭读《优婆塞戒经》中世尊的开示;经由深入观察众生种种的惑、业、苦,可以让我们了解众生急切需要救护,因此可以让菩萨迅速增长慈悲心。相同的,菩萨在修习悲无量心的时候,配合观察众生一百一十种苦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又云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最开始的十个阶位叫十信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头,最困难的是信心的建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意思是说要进入佛法的大海,信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华严经》里面也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不论是念佛法门也好,禅定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猛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函盖了大千、中千、小千这三种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可以称作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一个大千世界总共函盖了十亿个小世界,而这些小世界的组成基本上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所说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人、阿修罗、天。这个六道的范围,事实上,只在欲界里面;若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来详细看它的内容;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事实上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佛教里面有的道场它供的是三尊佛像,又叫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燃灯佛,祂也曾经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老师,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而未来的佛则是弥勒尊佛,这样子叫三宝佛——三世佛。因为只有佛陀才能够来到人间堪为人天至尊教主,传授众生这一大事因缘。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有哪些类别?既然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的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的修学期间当中,各个阶位的菩萨之间,证量的差异当然也是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之后所努力的方向。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乃至观察我,都应该加以观察。这就是说你要有智慧去观察:什么人是习种性人?什么人离开习种性而进入性种性了?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就说:「开悟了,当然就是圣人嘛!」这是从外道的境界上来讲:明心的人就是圣人。从一般佛门中的凡夫来讲,明心的人也当然是圣人;但是在大乘别教里面来说,明心以后仍然还是凡夫,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着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说明完痴心所的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后,我们接着说明对修行者影响至深的慢心所。那到底什么是慢呢?所谓慢就是傲慢的意思,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这就称为慢。也就是说,对于他人,不管是德学不如自己,或是程度与我相等的,甚至对于德学超过自己的人,我都表现出轻慢、藐视的态度,这就叫作慢。然而慢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漏尽通的证得,除了禅定的功夫之外,那必须要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也就是意识、意根的虚妄;现观之后,还必须要断除想让觉知心我、思量心我永存的这样的执着;确实断除之后,确实有能力、有自信于舍寿时灭除自我,就是能够不让来世的觉知心我、思量心我又再现行,这样才是真实证得漏尽通。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