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怎么可能不吃饭,以禅悦为食?那不会饿死吗?世间的人常常生气时,骂人说:喝西北风去吧!难道色界天不吃饭,靠类似于西北风一样的那种没有质感的东西生存?不可思议!由此而又衍生出一个问题,们在吃什么?简单的认知是,们有两种食物,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物质食粮很好理解,只要不吃,就会挨饿,就一定会被饿死。所以,保命的东西是最珍贵的,彼此间唇亡齿寒的联系。可 三摩地

2018-07-22

而反过来说,们看到现代科技仍在不断地创新,日新月异,看起来好像可以这样一直不断地发展下去,没有止境;但其实也就表示:现在科技一直还在虚妄无常的物质法表相上用心,所以至今还找不到生命以及宇宙的根源;也就是说,离佛陀至高无上的智慧境界,还差得非常的远!佛陀早就已经开示:生命的本源是无形无色的心识,而不是物质;物质也绝对不可能出生心,只是心识出生的助缘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说:【佛子!常以法施为首,出生长养诸白净法。】1法施亦有甚多种,譬如,于团体中帮忙打扫讲堂、整理、搬运书籍,或是帮往生者助念、出外摆书摊、发结缘书接引众生,让众生有因缘能接触、修学;或者帮忙校对、翻译等等的身力、脑力、时间的付出,都算是供养三宝、护持;乃至自身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听经闻法,甚至参与讲堂所办的、演讲等,也都是护持道场、护持。甚至能 三摩地

2018-07-22

要调和夫妻的关系,仅仅诵经或念佛很显然是不够的,们还应当按照佛陀的具体教导来实行才对。《善生经》是佛陀教育们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宝典。现存有几种译本,其中流传最为普遍的有两种。一种是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的《善生经》,其中讲到夫妇之道...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 三摩地

2018-07-22

笔者前段时间参加某省的佛教文化论坛,一个来自浙江的方丈,大言惭惭地说,应该确立禅宗六祖为“中国佛”,因为,西方印度有“释迦牟尼佛”,西方有佛,们东方泱泱大国华夏文明也应该有佛,这才显得文化自信!说的咬牙切齿、掷地有声!台下专家学者及大部分僧人大声叫好、热烈鼓掌,那位浙江“大德高僧”气势汹汹地坐下来。于是,轻声向他请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 三摩地

2018-07-22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得,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 三摩地

2018-07-22

生很有钱,他如果学佛,把钱布施给买不起蜡烛的穷人买烛照明,可以,但他不学佛,不布施,把钱用于发明创造的研究,发明了电灯,造福的是全人类!学佛一年来,花在布施上的钱、时间、精力很多,效果却不大,还要忍受众生的误会、父母的责骂。您认为到底怎样思、怎样行才算布施?按印光的说法,买鱼或鸡放生布施最好。但找不到一处可以安全放生之处,可以让动物放生之后不被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请问一下:你愿意当这一类的有情吗?假如不是,们接着来看下一类的有情。另外一类有情,当他听到有关阎罗王的种种,他就已经心生警觉了,开始努力行善,持五戒。他绝对不会想到说,要像前一种根器的人,等到要堕落三恶道,要由阎罗王来救赎;因为他已经知道说,生到那边要受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欲乐,所以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 三摩地

2018-07-22

他想,以后做善事做善业,然后得到善果,就生到天上就好啦!那为什么要学佛呢?他想你说的自能够庄严,能够知道这生死的道理,可是在生死中,一样非常的快乐啊!一样有天人的、美妙的世间可以去拥有,即使那是未来,但还是可以享受这一切。可是佛法在说明的一件事情是假设你可以到天上去,过着快乐无忧的日子,这确实是快乐而没有忧愁,你不用担心会有衣服、饮 三摩地

2018-07-22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当然这里面就有更深一层的意涵,不过们现在不讲这个部分;只举说红尘一词,已经被广泛被佛门里面所使用,然后作为引导,跟后面所要说明的佛法义理,来作一个联结。(原标题: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当他真诚地发了说,愿意生生世世来到世间利乐有情的同时,又由于亲证这个本来就无的如来藏,世世随分转依之后,一样也有解脱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他在入世的同时,同时有出世的功德受用;这个时候倒是要请教看官说:那这种状况您到底要说是入世还是出世呢?所以说,假如一定要在佛法上说厌世、出世的话,应当是说,学人已经了解五欲的贪着就是生死苦恼的根源,所以想 三摩地

2018-07-22

在《铁城泥犁经》里面:【佛言:见天下人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畏县官禁戒、不畏今世后世者,不惊不恐,如是曹人死即入泥犁,与阎罗王相见,即去善归恶。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呼人前对,阎罗言:‘汝 三摩地

2018-07-22

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原标题:如何看待佛门中的宗派问题?) 三摩地

2018-07-22

这家喻户晓的一段话就是在说明因果昭昭不爽,因为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如此们所作的一切修行才会功不唐捐,因为们所作的业都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众生会有生死轮回、因果业报,代表们在生死轮回中,一定有个永远不灭的主体,把们的身口意所造的业从上一世带到这一世来,再从这一世带到未来世;而们身体和意识心在死亡时都毁坏了,所以这一世出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今天们希望说,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乃至可以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上,来作说明跟讨论。出家这个词,一向兼具有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意涵。而出世俗家是在外相上剃头、着染衣,当然这个染衣是指坏色衣,而不是光鲜亮丽的衣服。因为,先要有一个出离种种三界烦恼的表相上的示现,所以进一步才能够除去三界的烦恼;那这个部分初步的是要指证解脱果, 三摩地

2018-07-22

们今天要回答的题目是“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想无论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宗教之间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算是善吗?”这个题目可大可小、可长可短。长的话,们可以写成一套书;短的话,可能两三句就能写完、就讲完。在们待会儿回答的内容当中,们会引用到儒教的内容,虽然一般传统来说,们不将儒教视同为一种宗教;不过就菩萨们所知, 三摩地

2018-07-22

乃于黑夜匍匐前往,以布遥掷僧房又将十粒粟米亲手置于饭桶中,心中默默祈愿:以前世的悭贪,现在受此苦报,今于佛前,求哀忏悔,以此微薄之物供养僧众。如贫穷业报,从今已尽,愿甑①中所炊之饭皆变。祝毕掩泪而返。明晨见甑中所炊五石米饭,其色尽黄,众皆诧异。后来人们得知此事缘由,都十分惊叹。于是好义者,各以财物济之,后该女出家学道。田氏女罄其所有,以极其殷重 三摩地

2018-07-22

师兄所面临的疑惑和困境,根本的症结在于对佛法没有全面地了解,又没有遇到有真实修证的佛门善知识摄引,走一些弯路是难以避免的,过分的呵责倒是不必要的,佛陀尚有六年外道苦行的弯路,何况们这些初学者呢?关键是师兄一定要真正的回头。后学倒是不担心师兄会真正离佛法而去——毕竟已经接触了一些佛法,这些金刚般的解脱种子是永远不会坏灭的,必有重新开花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乃名大报之恩德。若住第一地。生睹史多天。令诸有情念其菩萨当得菩提。愿在所生。常得值遇。令诸有情起此乐故。乃至广说。是名六种方便善巧。今此即是后之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方便善巧。上下文中。随义皆有。不能繁引。又方便有四。一进趣[14]方便。如七方便。二施为方便。即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三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如说真如具恒沙德智为门等摄一切法。故十地云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