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菩提道的范围谈到的菩提,里面有菩提这两个字;关于菩提,们说,们可以用《心经》上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些叙述的文字来描述菩提。其实菩提谈的就是,们在《心经》上面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清净本心。这个本心本来具有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本心所具有的境界来讲,是任何们现在在世间活动里面,任何的一种心识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们东方人,特别是中华文化普及的地区,一般人所习以为常的所谓的老庄道家,在老庄道家里面所讲的这些真理。最主要是因为,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地区的人们,对于佛教所谈的许多的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的这个教义,要理解的方式,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过既有的、固有的文化思想内涵,然后把它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们给大家一个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用戒律来看;值得跟着他学习佛教教义的善知识,必然是持戒清净的,必然是持戒清净的,他个人不能够违犯了佛教的这些戒律。当然观众们可能有时候会听到说,有一些人会说,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不可以跟着跳。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说,上师们所做的任何的光怪陆离的事情,们都不应该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因为修行证量还没有到那边。这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们首先要讲的是,那一定得要选择佛教的道场。常常们会看到说,有某个道的道场往往在表相上面,看起来好像也是跟佛教的道场一样;可是往往进到里面去之后,才跟大家说,这个是某某道的道场,这样子的话就不好了。基本上,们按照道理来讲,要学佛法,当然就一定要找佛教的道场。现在问题就是说,除了它是佛教的道场之外,还应该要注意什么吗?们给大家很简单很简单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这个就如同们现在讲的话锋一转的状况一样,佛陀在教授了解脱道之后,接下来也必然会因为希望大家更发大心,更帮助所有的众生的地位而着想;佛陀接下来,就必然一定会教导大家佛菩提道。教导佛菩提道这个道理之所以在解脱道后面,们刚刚提的除了是让大家快速建立信心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关键是在于说,透过解脱道的修行,们可以快速的消除自己的性障。一旦这些性障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样讲呢?们刚刚说过,修行解脱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采用佛陀为们所规划的方式,也就是出家;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方式的话,当然困难就会比较高,但不是不可行,只是困难比较高。可是不可讳言的,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出家了,每一个人都出家了之后,如果这个情况推到极致的话,很显然这个社会上就不再有男女,不再有夫妻眷属,也就没有亲子眷属了。当然,大家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以前们曾经听到有部分的团体在说: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在家人只能够护持出家人,在家人这一辈子并不适宜直接修行的。这种说法呢,其实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的。因为光是在佛陀的时代,在家修行的菩萨就非常非常的多;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在家人不能够修行,只能护持出家人的道理。实际上应该是要讲,出家、在家是不同的修行途径,各有其利弊得失。如果选择出家的这条路径的话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老子就认为说,追求外面的物欲,比方说色、声、味等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的话,反而会让们的眼睛看不到真正的东西,耳朵听不见真正的声音;所以像这样的结果,追逐外面的五欲的结果,反而会使得人丧失了灵性;不能够知足少欲的话,就会因为们五项感官的盲目,接下来就会引起了许多的灾难。所以在老庄道家里面也是教大家要少欲知足。所以,从这一点立场来看,的确在世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有情的六道轮回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傍生道、鬼道和地狱道,也就是说们无始劫来只可能投生在这六道众生之中,不会投生为植物、山川河沼(zhǎo)乃至日月星辰。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而植物是无情生,因为没有情识,当然也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像山河 三摩地

2018-07-22

们会中有一位师兄,从禅三见性回来以后,有一天做梦,梦中在研读《维摩诘经》,醒来之后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根本不曾读过这部经,他就去问别人,看是否有这部经典,结果是真的有;他就去找了一部来读,竟然和他梦中所读过的内容完全一样。他这一生从来只是持名念佛,不曾读过什么了义的经典,所以这是过去世所曾熏习的记忆,在梦境中、由于见道的功德而现前的。至于警示的梦境 三摩地

2018-07-22

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们要讲的问题是—切肉、烧菜以及犯戒。这个是有一位当事者他问到,他要替家人来切肉、烧菜,问这样是不是有犯戒。们可以想象这个人应当是一个学佛人,所以他因为自己本身可能也有持守一些戒律,可能是五戒或是菩萨戒,所以他就要担心是不是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们这里回答是:即使你做了许许多多的业行,为自身或是为他人,本身都会有业果的,只是说这业果到底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了解,们先要知道,众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间的阶段,叫作中阴身或称中有。除了往生无色界与无间地狱,不需要经过中阴身之外,出生到其他的地方,皆需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 三摩地

2018-07-22

那到底为什么是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们引用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就上前对孩子说:小施主!这筒裙你要丢了吗?小孩子回答:是的!不要了。那这么说,这个筒裙已经是无主之物了,就让它作为们僧侣的袈裟吧!释迦牟尼就捡起了被老鼠咬过的筒裙就走了。小孩子看到了就慌忙地叫道:乔达摩长老!这是被老鼠咬破的不祥之物,使不得啊!使不得啊!但佛陀就用手拿着筒裙回到了竹林精舍。小孩子看没能留住佛陀,于是就赶快回去告诉爸爸,刚 三摩地

2018-07-22

那在这里所说的在劫难逃的劫,指的是灾厄,对于时间的部分们后面再来谈。首先,们先来探讨在劫难逃。从字面上来看,什么叫作在劫难逃?就是说,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灾厄他没有办法逃离,或者说一个人无法免除他所面临的灾厄,那这样的一个状态们就说在劫难逃。譬如说,某一个人他明明不是要搭这一班飞机,结果他因为某种原因他去换了机票,然后搭上了某一班飞机,结果那 三摩地

2018-07-22

曾在一个佛学院旁听,就听到一位年轻的比丘尼举手问教授:出家是希望能够解脱三界,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成就佛道,为什么要学康德哲学?为什么要学哲学和佛法的关系?为什么要学儒学和佛法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佛教的演变史?为什么要学佛教双身法的内涵?教授没有正答,就问她:那你为什么来上课啊?比丘尼说:是院长规定的。教授就说:那你应该去问你的院长。这位教 三摩地

2018-07-22

善知识的五十三参,使善财童子从凡夫位到达等觉位,是在一世之中完成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诸位愿意不愿意来修童子行?想应该大家都愿意。也许女众们会这么说:童子行,没办法修。那你们来世也可以修童女行,一样可以五十三参之后成佛啊!而且,来世是否还是女人身?也是不一定的。所以想,你们应该也是愿意这样修的。童子、童女,是大乘法中的两种出家人,譬如文殊童子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作度众生?为什么今天们能够度得了这位众生,而那位众生却不肯被们度?为什么这位众生愿意被们度,另一个却完全不信任们?们来讲一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在《杂宝藏经》里面说到:有一次,佛出去托钵,在到了居荷罗这个国家,就在路上路边的一个树下坐下来;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罗,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奴婢,这个时候她正提着水桶在路边的水井上面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