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优婆塞戒经》卷6)所以如果是不小心诽谤了正法,就应该赶快公忏悔地说:我诽谤错了,后不复作。这就如同虽离本处,不得偷罪,因为补救完成了,伤害已经不存在了!这才是聪明人!------《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97集偷盗之释疑>周正铭老师 admin

2020-02-19

我们如果设西药房,就不要卖堕胎药。如果卖老鼠药,一样是得到杀业的作罪和无作罪;因为卖的人就是要让买的人达成杀害老鼠的目的,所以有根本、有方便、有成已,所以作罪与无作罪都具足成就。虽然杀一只老鼠是轻罪,不是重罪,罪不及地狱,但它还是属于杀的业道。那什么是有作罪?什么是无作罪呢?简单的说,实行而成就了就是有作罪,有杀意就是根本罪的无作罪。接下来,我们 admin

2020-02-19

如果觉知心已经断了、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若命已尽,那就确定他的意根会决定离,所以舍寿前的觉知心才会断灭,这时候才可以说已经没有剩余的一念存在,这时候才算是进入正死位了,才叫作真正的死。正死位是从觉知心不再生起的这个时候始算起,所以佛法的正死位,指的是觉知心始断灭的时候;所以息脉断了以后如果还有觉知心的念头存在,就还没有进入正死位。如果息脉断了以 admin

2020-02-19

譬如说,像之前报纸有人在登,竟然着宾士的车,还去抢劫贫穷的人家,这样子就是因为从痴而来的业道去劫盗的。紧接着我们要来说明:邪淫引生的贪、瞋、痴这样子的一个状况。在经典里面这么说:【邪婬亦三:若为自乐,行非梵行,是名从贪;婬怨眷属,是名从瞋;于所生母作非梵行,是名从痴。】(《优婆塞戒经》卷6)身业的邪淫业道也有三种;也就是说,身业的邪淫业道,也是从 admin

2020-02-19

如果有人讲如实语,使得某乙离某甲,那不是两舌,没有两舌之过失,因为他说的是如实语。两舌是说把一件事情拆成两个部分,让人听起来产生误会而跟原来的意思有所出入。所以有人为了诽谤贤圣,他会让你在表面上看起来不算是妄语,因为他没有编造虚假的事实,但一件事情只对你讲前半段,对某乙又只讲后半段,有时一件事情只说中间一段而不说前后段,把来龙去脉都省掉了,让人误 admin

2020-02-19

如果后来果然真的让他挑拨成功了,和合僧既然已经互相离了,就加上了成已之罪。往往又因为这样的缘故,双方中或者一方或者两方都为了报答他,所以送他财物,他就受领了财物,这破和合僧的罪也是成已了。他把所得的财物任意转送给别人或自己来受乐,这也是两舌的成已之罪。他自己没有惭愧、不生悔恨,很欢喜地说:被我分裂挑拨成功了!心中都不生悔恨而自赞其身:你看!就是我 admin

2020-02-19

如果是以这样的不良的心态,起身去到另一个人那里;去那里的目的是要说某某人的恶劣过失,到达那里了,还没有口讲,到这里为止都是方便罪;若是一路上想着要怎么讲,想让那个人对某人很痛恨,这叫作庄严辞章,起去到彼欲说是恶,到这里都是属于恶口的方便罪。恶口的成已罪,经云:【若骂詈已还受他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 admin

2020-02-19

又如以误会的悟境界,以误会的真如与佛性,大胆地写颂流通,这个也是绮语的方便罪:当他写颂的时候、编曲的时候,都是绮语的方便罪,因为这个都违背了真实义。或者随人所意造作百端,也就是说,因为大众都喜欢听世俗法,他就去找出很多世俗法的故事来讲,但是都跟法义无关,这个也是绮语的方便罪。或者别人对欲事及非时之言很喜欢听,自己就巧设种种方便,想要说给别人听,这 admin

2020-02-19

他离了那个女人以后,反而甚至于对好友自赞其身、自我吹嘘,无有惭愧、心不悔恨,这个就叫作生大憍慢,这个就是邪淫的成已之罪。所以邪淫之罪的根本罪,是有淫心而对方妇女系属他人。邪淫的第二个罪是方便罪,也就是说,作了种种方便期待能够达到目的。第三个罪是成已,也就是说,已经达到男女交欢的目的以后,包括事后共坐饮食,乃至欢喜受乐,这都是邪淫的成已之罪;到这个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六)也就是说,当我们如果于大众中,所说不如实,离了事实的真相,而且在早上、中午、晚上这三时;所谓三时就是指早中晚这三时,或是说早上跟晚上这二时,虚妄地加以宣说,这个就是妄语的根本罪了。但是妄语其实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世间法上的妄语,也就是说有说没有,没有说有;见说不见,不见说见。一个是在佛法上所说的大妄语,佛法上所说的大妄语所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六)经中所说的意思就是说,假使这个财物很庞大,而想要拿走就要若坏垣墙,也就是说,必须要作种种方便;譬如有人把钱物放在大保险箱、大铁柜箱当中,不可能打它,就得要使用方便的方法:破坏垣墙以便日后偷取;譬如像凿地道也就是这个样子,像以前有人为了要去偷盗银行,凿地道到银行的保险柜里面保险箱,趁放假的时间去把银行的钱,透过这个地道把它窃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 admin

2020-02-19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三中示:【菩萨有五种法,修行十善业道,能过一切世间。何等为五?一者愿,二者安隐,三者深心,四者善清净,五者方便。又诸菩萨得五种法故,修行无量十善业道。何等为五?一者无量世,二者无量善法,三者无量观,四者无量尽,五者无量回向。】这里面示说,菩萨行十善业,是比一般人要殊胜的;这是因为菩萨发大愿,要利益一切众生,因此在行十善业 admin

2020-02-19

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示:【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面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示器世间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中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 admin

2020-02-19

阿难知道尊者这件事后,就请佛示说:均提沙弥过去世,造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受此狗身?又是因为种了什么样的善根,今世才能在舍利弗尊者座下证得阿罗汉果,获得解脱?佛告诉阿难说: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个声音很清亮雅致的年少比丘,人们都乐于听闻他善巧赞咏三宝的赞呗。同时有一个老比丘,他的音声混浊,却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具足了佛教出家人应该有的解脱功德,也常常用 admin

2020-02-19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修行者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 admin

2020-02-19

”阿难知道尊者这件事后,就请佛示说:“均提沙弥过去世,造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受此狗身?又是因为种了什么样的善根,今世才能在舍利弗尊者座下证得阿罗汉果,获得解脱?”佛告诉阿难说:“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个声音很清亮雅致的年少比丘,人们都乐于听闻他善巧赞咏三宝的赞呗。同时有一个老比丘,他的音声混浊,却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具足了佛教出家 admin

2020-02-19

这样子的境界,就如同在梦中一样,但与梦境有所差异;梦中境界如果极为恶劣,导致极为痛苦或者极为惊惶的时候,便会醒来,脱离梦境便可以离痛苦,不会永远承受很重大的“身觉”,还有精神上的痛苦;在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梦境很真实,众生在梦境当中不知是梦,便在其中感受种种色身及心灵上的痛苦,还有快乐。然而地狱之中,没有睡眠这样的事情,地狱境界也不是睡眠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