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开示:“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所以只要是念弥陀世尊,一定可以去。还有,要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在别的宗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或“愿我现在开始念佛不久能让我感应见到弥陀世尊,或释迦世尊”或“愿我速登不退”或所求标准较高,如“愿我能解脱生死,永不轮回”;虽敢开口要求解脱生死,但仍与前述各愿一样均为自己而求,故均属小愿。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往生极乐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乐。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既然由持名做方便来入手、来修学念佛法门的人是最多,那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来说明;刚开始有相的念佛---持佛名号,嘴唱耳听、心念心听、是两个层次。刚开始参加共修,一面嘴唱,一面练耳听,练习久了之后佛号不容易断。但是佛号虽在,仍会打妄想,同时并进。这时就要转进,叫做“心念心听”,善知识告诉我们:“心里面念佛号的时候,心里面也要去听心中念佛号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就开始往深山里面到处去找,凡是看到山上有寺院,有出家人就去请求开示。虚过了七八年,仍旧找不到使他得力的修行法门。所以他走过很多道场,山顶上,深山里的,他也知道。后来又找到我们这里来,在上次禅三见性了。那么他为什么能找上来?因为广结善缘,所以人家告诉他“有这个法门,你去试试看。”他因广结善缘而得大利,所以广结善缘很重要。如果广结恶缘,到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不靠善知识,自己就能开悟,明白那个是自己的本心,并看见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亲见自性弥陀。这个心和弥陀的心没有差别,就是如来无所住、不需要依靠任何境界的最上乘的境界。但是这种人,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因为自修自悟很困难,有善知识指导,要悟比较容易;但有时找不到真善知识反而被误,所以说这样的人是万中无一。而未能顿悟之人,就应真实相信有净土,一心不乱、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过七日已,执画迭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既观察已,作如是念:「云何观佛。」尔时林神白菩萨言:「善男子,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时,大精进作如是念:「我今如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复作是念:「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觉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时,阿阇世王知道事态严重,就惭悔说:“我不杀母后了,请您们不要离开。”这样,总算老人家可以存活,老王也因而不死,但是韦提希夫人却因此被囚禁。之后,韦提希夫人在牢狱中面对灵鹫山跪求世尊:“过去生做了什么恶业而生了这么不孝的儿子?我不愿生于五浊恶世,愿世尊救度。”世尊就从灵鹫山消失,而出现在地牢之中,频婆娑罗王虽被禁闭,但是常有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也跟我们开示:因为诸佛如来他是法界身,法界之身非形非色非相,所以能入众生心想之中。如果如来的身有色,有固定的相,他就不能进入众生的心里面去,只有非形非物的法界身,才能够进入众生的心想之中。既然是这样,便可以无限制的,完全的出现在众生心中。若有五百亿众生观想他,他就能入五百亿众生心想之中。世尊又进一步开示说:如果有人心里观想佛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昼夜---今天早上八点开始思惟忆念的话,要到明天早上八点,才满一日夜,不能投机取巧。如果可能,二日夜乃至七日夜,一直不停的在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名号的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怎样的不可思议,不想别的事情。如此满足一天乃至满足十天,“系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一直在想,没有离开过。这样系念思惟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无量寿佛会跟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称念这一百佛世尊的不同名号,不管是用读、用写,乃至听到,或以开玩笑方式来说这一百尊佛或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乃至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只为彰显自己的多学、多闻而说此诸佛名号的话,如果有一切恐怖的事情来了都会消灭,所有天龙八部都无法对你干扰,只要他们听到你念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他就拥护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时应当去体会自性弥陀,知道报身庄严入于心中并不是真实的佛,而起个疑念,开始了体究念佛的过程。我们知道佛的实际没有形像、身根、相貌、处所、方向,佛的本际即是真心、真如,念佛如能不以相念佛,就应尽量不以相念佛。若欲藉观想念佛法门修定,则另当别论。跟据《大阿弥陀经》卷上及《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卷中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节奉献给修学无相念佛者一系列的善巧方便行门第六目:张眼无相忆念拜佛第五个次第修成以后,功夫已经够了,我们可以睁开眼睛来无相忆念拜佛。在第二个阶段为对治眼根之攀缘,故请各位闭上眼睛拜佛,因为那个时候,尚无法对抗心的攀缘,现在工夫已经很好了,所以回来面对以前所不能面对的状况故睁开眼睛拜佛。闭起眼睛时心里容易攀缘一切法,妄想较多,拜到这个时候,心里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究竟成佛从明实相开始,经过事修的长远过程,和得到究竟解脱而成佛度众生的目的。如果念佛人能在这个世界就修成实相念佛的境界,往生后即可得到上品上生的品位。品位往生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花开闻法之后,所获得的境界就和这个上品上生的人所证得境界和功德不可相提并论。故一切发大心的念佛人,应当体究念佛。体究念佛可分成三个部份来说。第一个部份:无相念佛的功夫修成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知见不够,不知道自性弥陀究竟是指什么?一直在相上转,以为见自性弥陀,是见一个有形有像的阿弥陀佛,其实是错了,所谓“自性弥陀”就是指真如佛性,所以在体究念佛前应该研究根本的教典,知道五蕴空、世界空、五蕴无常、世界无常、五蕴无我、世界无我、不可久住,那么有人就产生怀疑说:我们是大乘佛法,为什么还要讲南传佛法?应该知道,南传根本佛法是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有的人听到开示“要在一念不生之中去探究”,所以自己就在那边保持一念不生的状态,那就成为一个无事人。这不是真的无事人;真的无事人,是参学事毕;他这个叫“落在无事甲”里面,好像一个甲壳,躲在里面,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如此就永远不能够亲见自性弥陀。因此,虽然说思惟观里没有语言、文字、形象、符号、声音,但是必须具有思惟的作用在探究。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所悟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救护一切众生回向正道。护持了义。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工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佛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助益成就动中工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末学不揣谫陋,提出以上看法,欲以浅薄之经验,粗鄙之文笔,效野人之献曝。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