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切种智包含了道种智,因为道种智就是一切种智修学尚未,因此道种智与一切种智都称为种智,也就是如来藏中的种子功能差别的智能,这也是般若;这就是三转法轮唯识诸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许许多多三转法轮所讲的经,统统属于种智的唯识学,这就是一切种智。唯识的八识心王是实际上可以修证的法,不是像藏密黄教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祖师们所 三摩地

2018-07-21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在十信位,让自己对三宝的信满足以后;接着最重要是说,你要实证的法是什么?在住位要实证的法就是如来藏。那如来藏正法所含藏的一切法内容是如何?如来藏正法原来是含藏了一切世间法,以及声闻、缘觉的出世间法,以及佛菩提能够出世间又入于世间的世出世间法,祂含藏了一切法。所以就知道说,原来这个如来藏正法才是佛法的根本;因为纯粹的声闻解脱法它不是佛法,它只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 admin

2018-07-21

对众生,你如果直接指出如来藏,告诉他:这就是如来藏,这是佛法最大密意,法界的最大密意。我告诉你,他一定忍受不了,他会跟你开骂、诽谤;所以对一般众生来讲,最大的难忍能忍,就是证得法界实相的密意之后而能安忍,确认他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而不疑,这是最大的难忍能忍。好在我们现在已有很多人能忍下来,没有退转,真是可喜可贺。诸位可以回想当年:刚找到如来藏时,是不是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一切法界都各自有其差别与界限,但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再依附于如来藏自体性的运作才能不生不灭,所以法界的体性就是如来藏的体性。当你证得如来藏,就知道一切法界的体性都是以如来藏为体。当你有了这个智慧,就是亲证法界体性智。证得如来藏以后,便能现观一切法界的根源在哪里,因为现观的缘故,所以出生妙观察智,由于这种妙观察智的现观,所以能亲见一切众生都有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如来藏不论是在凡夫位或在贤圣位中,如来藏自己从来都是涅槃;当你明心成为菩萨而能现前当下观察如来藏本来存在的时候,你的如来藏还是依然不生不死,这就是涅槃,这就是如来藏的涅槃性。菩萨明心见道以后,现前观察如来藏具有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把这四个自性合起来时就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就是大乘别教三贤位的第七住位菩萨之所证,凡是不回心的阿罗 三摩地

2018-07-21

诸法的实相讲的就是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还有其他种种名称)。如来藏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是一切法的,是一切法的真际、实际、本际。触证到如来藏(指开悟、明心)时就是亲证真谛而入门了。诸佛对如来藏究竟了知,对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已经具足现观、具足亲证,所以称之为具足真谛。佛具足了这二谛,所以称为三藐三佛陀。五、佛为什么被称为明行足呢? 三摩地

2018-07-21

对众生,你如果直接指出如来藏,告诉他:“这就是如来藏,这是佛法最大密意,法界的最大密意。”我告诉你,他一定忍受不了,他会跟你开骂、诽谤;所以对一般众生来讲,最大的难忍能忍,就是证得法界实相的密意之后而能安忍,确认他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而不疑,这是最大的难忍能忍。好在我们现在已有很多人能忍下来,没有退转,真是可喜可贺。诸位可以回想当年:刚找到如 三摩地

2018-07-21

对众生,你如果直接指出如来藏,告诉他:“这就是如来藏,这是佛法最大密意,法界的最大密意。”我告诉你,他一定忍受不了,他会跟你开骂、诽谤;所以对一般众生来讲,最大的难忍能忍,就是证得法界实相的密意之后而能安忍,确认他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而不疑,这是最大的难忍能忍。好在我们现在已有很多人能忍下来,没有退转,真是可喜可贺。诸位可以回想当年:刚找到如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他要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证得“有余依涅槃”,也就是二乘所断,虽然他还有微苦所依,没有舍寿入无余依涅槃;第三个他就要证得“无余依涅槃”,就是如来藏独住的境界;还有成佛,佛地所有的“无住处涅槃”----佛地的断除二种生死、不住生死不入涅槃、无垢识的境界。还要成就一切种智,不管总相智、别相智、种智, admin

2018-07-21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涅槃叫作空呢?就是为了要说明涅槃祂是个容器,祂容受五阴!好比我们指示一个人说,这是某某人,我们指示的是他的五阴;可是这个人能够存在,不是单独的五阴存在,因为背后,还有一个如来藏(空性)存在,所以当我们要指示说,这个人是某某人时,事实上是说这个人!有时候声闻人会说,某某人是无常、是空,他是同时讲两件事情,讲他的五阴是生灭的,同时也在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他要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证得“有余依涅槃”,也就是二乘所断,虽然他还有微苦所依,没有舍寿入无余依涅槃;第三个他就要证得“无余依涅槃”,就是如来藏独住的境界;还有成佛,佛地所有的“无住处涅槃”——佛地的断除二种生死、不住生死不入涅槃、无垢识的境界。还要成就一切种智,不管总相智、别相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这个般若空是以真心空性来函盖蕴处界空相,而不是专指蕴处界空相;另一个部分,则是到了三转法轮的时期,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法明门,也就是如来藏系经典的内涵,这是第三转法轮时期所说的,证悟菩萨悟后进修成佛之法。修学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能使已明 三摩地

2018-07-21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里头,而这个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如果不是有著如来藏常住不坏,就不可能有这五法,那么如来藏也就不能称为法身了;因为若是没有如来藏,连五阴十八界都不可能存在了,何况能有这五分法身呢?所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身这五法,都是以如来藏为身,所以法身就是如来藏。证得如来藏的人,就知道这五法都要以如来藏为身,才能存在及作用。阿罗汉们也有声闻法中的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可是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如来藏不论是在凡夫位或在贤圣位中,如来藏自己从来都是涅槃;当你明心成为菩萨而能现前当下观察如来藏本来存在的时候,你的如来藏还是依然不生不死,这就是涅槃,这就是如来藏的涅槃性。菩萨明心见道以后,现前观察如来藏具有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把这四个自性合起来时就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就是大乘别教三贤位的第七住位菩萨之所证,凡是不回心的阿罗 三摩地

2018-07-21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里头,而 三摩地

2018-07-21

而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的般若空,这个般若空是以真心空性来涵盖蕴处界空相,而不是专指蕴处界空相;另一个部分则是到了三转法轮时,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法明门,也就是如来藏系经典的内涵,这是第三转法轮时期所说的证悟菩萨悟后进修成佛之法。修学第二转的般若诸经,能使已明心破参入七住位的修行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