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着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原标题: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断身见、我见之初果人,则是断除了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之恶见,即是了知意识心确属生灭有为之法者,方是断除意识心常住不坏之我见者,方是证得声闻初果者,方是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也!是故此时仍非是证果之人!是故了知觉知心即是意识心时,应当再进一步而观意识觉知心之生灭易断体性也。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然而确认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地方来观察。【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就表示你对天下善知识的疑已经断了,你已经有智慧能判断对方所说之声闻初果的见地是否正确,心中都无疑惑,这就是断第一种疑见!第二种疑见是对于解脱道的证果是否可能?你已经可以自行确定:这是可能的!所以对于解脱道的实证,你不再有怀疑,这是第二种的断疑见。若是再说有第三种疑见,譬如要以什么智慧才可以被称为初果圣人?你已经知道:是由断除「五阴有真实不坏我」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一集中,我将为各位菩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断三缚结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不断三缚结,又有什么样坏处?我们先来看,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声闻菩提当中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是一来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六道众生如何解脱于三界境界呢?首先就要能够断除三缚结,所以在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解脱果:初果须陀洹——断三缚结,二果斯陀含——薄贪瞋痴,三果阿那含——离欲界爱,四果阿罗汉——断三界爱),他所要断除的就是所谓的三缚结。那什么叫作三缚结呢?三缚结就是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有关于断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断身见丶我见之初果人,则是断除了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之恶见,即是了知意识心确属生灭有为之法者,方是断除意识心常住不坏之我见者,方是证得声闻初果者,方是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也!是故此时仍非是证果之人!是故了知觉知心即是意识心时,应当再进一步而观意识觉知心之生灭易断体性也。认识了意识我的种种表现后,接下来就是于种种境界中观察思维意识我的虚妄不实性,看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母及眷属,譬声闻缘觉。是二乘人见诸众生漂没有流沉溺生死,虽复忧念伤叹慈愍,无力无能济拔令出。豪富长者即是菩萨!清净无垢,无秽浊心!已能证见未曾习法,来入生死,臭恶之处,而现受身,济拔众生。阿难当知!如是菩萨大悲,希有不可言说。超出三界脱诸累缚,更入三界受三有生。因沤和拘舍罗,摄持波若波罗蜜。虽有烦恼,不能点污。演说,灭众生苦。阿难!是如来界大威神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要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问题是:能取是什么?大师们都弄不清楚。诸位都知道所取了,所取是六尘,六尘虚妄,大师们都会接受,但在能取上面都会误会了。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大法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为破除执此觉知心常而不灭之常见外道说,故说声闻五蕴无我空——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蕴真义(连载十五)平实居士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造此一书,证明二乘菩提所证无余涅盘境界非是断灭,证明涅盘中实有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独存不灭,因此而成就二乘涅盘于不可诽谤、不被毁坏之胜境中;书末复又续写此章者,欲令当今已被严重误传之二乘菩提解脱道行门与知见,普得回归正道故,亦欲令大乘诸多大师与学人同得亲断我见、同得亲断三缚结而证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证悟声闻菩提或佛菩提后,竟然毁谤或否认中帮助自己证道的师承——不论是亲受训示或受之于贤圣的论著——当然是未断异生性的人,这时他必须依正确的观行结果,转用四圣谛来帮助自己远离名闻、利养、眷属贪爱等执着,才能确实断除我见及断除异生性,才能真的回归帮助他得法的善知识,成为真正的佛、法、僧的入门,否则仍然只是外道。凡是爱乐声闻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声闻人的观察跟体会,这不是菩萨的观察与体会。大乘菩萨看到众生的生命能够得到安住,只有一种食,而且是常、恒、性如金刚、不变异。为什么说只有一种呢?因为一切众生皆依如来藏才能毕竟恒久安住,这就是大乘菩萨的食观。有关四食,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中有非常详尽地开示,欢迎您能够请回去阅读。阿弥陀佛!------《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70集什么是佛的饮食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僧团,菩萨的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修道之人,就是修菩萨道,乃至修小乘声闻道、阿罗汉道;这些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他必定跟世俗人,流转于三界六道,还沉迷于五光十色,还贪求追逐于财色名食睡,这样的世俗人,必定它两者是相反的。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这是法尔如是,相反的道理,一定相反。它又说了:道之所乐,所乐,或是所乐,所意乐的、所喜欢的,必定是世俗人所厌恶的;而世俗人所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恶劣众生下了地狱,不就应该让这些活该下地狱的众生好好受教训吗?为什么要去救呢?而且又读到地藏王菩萨还是为了地狱众生故现声闻相,表示地藏王菩萨是随顺地狱众生所喜好的声闻相来示现的,因为菩萨其实是讨厌心志狭小的声闻相,可是为了地狱众生,菩萨还是要先随顺地狱众生而示现声闻相。其实修行是在思考:最后如何利益自己,自己如何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是全面的胜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设我们自己有过失,我们过去的【不贤】,让众生有所警惕那也是很好的!在佛世的时候也有【逆行菩萨】,他们犯错了乃至犯很严重的过失,因此惨遭恶报或现世报,那大家就会有所警惕!从此当个乖宝宝!在佛世的时候,佛陀制戒也是因为发生了很多事情才制定那些戒律,每发生了一件不如法的事情就制定一条戒律,所以声闻戒中比丘戒假设有250条,比丘尼戒假设有三百多条,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最近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的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在道场中菩萨们彼此一直有不攀缘的政策,那不攀缘的政策好处是大家比较在法上用功,因为《阿含经》中都常提到比丘们只做两件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