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发明心地第七《观无量寿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妙宗》云:是义持人不乐读诵,但于经中取一句偈,深穷旨趣,于绝言思深广之理,心不惊动。又复其心安住中道,不为二边之所惊动,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虽不遍习,或闻大教赴机异说,知显一理,不生疑谤。此即宗门所谓参无意味语,发明心地者也。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皆云八万四千者,盖佛居凡地,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皆八万四千也。行人若知心即是佛,能于尘劳皆见实相。经云:佛观一切众生烦恼心中,有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天台云:诸佛法身与己同体,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所谓是心是佛也;佛由观而生,所谓是心作佛也。行者应以是佛作佛义,一念圆照。由观见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回向品》云: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此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之事也。则是求成佛与求生净土,总是为度众生故。故未生净土者,虽度生之舟楫未具,不能随诸众生出入生死;而以弥陀之舟楫为舟楫,亦可行度人之事。弥陀愿云:十方众生称我名号,必生我国,地狱饿鬼亦生我刹。云栖云:念佛一门,普逗六道众生之机。佛以无缘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假饶悠忽念佛,岂但心地未明,正忧其土之不稳。口头禅者,轻抹净土,岂但失土,正惜其心之未了也。二者各有得失,而就中入门下手,诸佛诸大菩萨诸大禅宗惓惓劝人念佛,料必不误后人矣。妙意庵广贵评。(原标题:莲华世界诗续刻莲华世界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云:既言道信,未知信何等法?答曰:信意者,信依经中说念佛定生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佛证,信念佛定得佛护,信念佛临命终时佛自来迎,信念佛不问众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净土定得自在快乐庄严,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不死之地,信念佛生净土与诸菩萨一向为伴侣,信生净土更不离佛,信生净土华台化生,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世人忧堕地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善道大师《念佛镜》十一门,最为首冠。援引圣言,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即计量言:“从地至天,止两竿许。”佛法戏论,亦复如是。五、称法行者。法界海无量无边,行海亦无量无边。是故菩萨一切行,皆称自性,非有非无,非行非不行,称法自性,非初心得,非后心得。今当略出其相:一、菩萨度一切众生,究竟无余涅槃,而生界不减。如登场傀儡,悲笑宛然,唯一土泥,空无所有。二、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地狱,无罪垢。至畜生,无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录一、弥陀因地八、速灭重罪二、佛愿摄生九、随念随见三、极乐依正十、佛号久住四、持名往生十一、念佛圆通五、三福三心十二、满菩提愿六、作佛是佛十三、念佛殊胜七、修十善业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地《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以言之?经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劫重罪。诽谤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罪极重故。又者,即是佛法。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问曰:何等相是诽谤?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为生彼国意故。】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云何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 | admin 2018-07-20 |
![]() |
如果我们不是进入涅槃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而说“往生”—前往下一个受生的地方。那先问问大家:大家希望以后自己要怎么样的死亡呢?家人又要怎么样处理我们的丧葬呢?我们来看看佛的开示,怎么样是最好的死亡。有一次,佛在只树给孤独园,祂说到,过去生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名字叫作和默,和默王多行仁爱之道,并 | admin 2018-07-20 |
![]() |
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 | admin 2018-07-20 |
![]() |
造极大的恶业,让他生身入地狱而没有经过中阴身。那另外一种情况我们也要知道,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经过中阴呢?我们说,除了往生到无色界不经过中阴,以及造下太重的罪业、恶业也不经过中阴而生身入无间地狱这两种情况,往生极乐世界是要经过中阴的。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上品往生的情况,其中上品上生说到: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阴身的法义和内容,我们引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论中弥勒菩萨这么开示:【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nóu]光或阴闇[àn]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为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果报身之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犯不犯戒?若以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为凭空捏造?若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无罪故。(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问五)答:《优婆塞戒经》卷6:“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开示:【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按照经中意思,光是听闻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圣号,就能够灭除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能够帮助亡者忆念弥陀世尊?因此助念者帮助往生者的地方,亦是依凭诸佛如来的加持力,故经典常说:「当知皆是如来神力慈悲护念。」因此此人自己不知法要,不知道诸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弥勒菩萨所说甚明。中阴身随其所应生之类而现其类之中有身,入胎前,此中有身必灭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