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相反,假如某甲正在处于一种境界,却一直想着是否可以立刻离开那一种状况?那么此时就说,某甲当时所处的境界是苦的境界。又譬如说,冬天的时候,外面正是寒风飕飕,可是又不得不出门上班,所以一到办公室,可能逢人就说一路上的不如意,那么一路上的寒风飕飕,就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这样子说了以后,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带入这个模式,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众生想要离苦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当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尤其是假如医院里面的产房它的空调温度是调到将近摄氏22度左右的时候,那么你这样算一算:37减22是等于多少?15!换句话说,婴儿就要在很短的时间,一下子经历摄氏15度的温差,而且是全身赤裸裸的出来!那就好像说,你假如搭乘飞机飞往一个北方的城市,机舱里面都有中央空调;假如说正好到当入境的时候它是没有空桥的,要搭转运车到入境区;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古人不是也说无欲则刚吗?可是问题,这个部分对现代人只恐怕是难了一点!那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会察觉到,过分的开发、过度的追求享受,都是让这个世界的物质会缺乏的原因;甚至于是因为这个是一个工业过度发展的过程中,反而使得球越来越不堪居住。所以,假如能够知足,那这也是一种能够生于安乐的情况。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可以介绍另外一种生于安乐的情况。这是菩萨不共于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从凡夫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进入了七住位以后,一直到初之前所必须成办的福德,那就更加深广,因为已经亲证了般若,就依于亲证后所发起以及继续修学而得的种种智慧,让菩萨上求佛道的信愿行,辗转而更加坚定,然后还要发愿,也教导众生亲证菩提;当然这个时候,自己的我执、我所执也要加以断除。而由于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所以这个时候所得的福德,已经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够理解的了;然而菩萨从初 三摩地

2018-07-22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赞叹佛说:“世尊!您非常稀有恭敬父母。”佛说:“我不但现在非常稀有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恭敬父母。” 众比丘请示佛说:“世尊!您过去恭敬父母的事迹是如何呢?”佛开示说:“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这独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孩子;由于他的家里 admin

2018-07-22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心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窖,把父亲偷偷安置在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 “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 admin

2018-07-22

时世饥俭,以其父母,生埋中,养活儿子。邻比问言:『汝父母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会当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养儿子,使得长大。』第二家闻,谓此是理,如此展转,遍波罗奈国,即以为法。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经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 admin

2018-07-22

」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自陷,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 admin

2018-07-22

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德就会渐渐削减。修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护法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护法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莲以及辛香类的蔬菜,譬如萝卜、茴香、芹菜等,有强烈的味 admin

2018-07-22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admin

2018-07-22

玉女们对他说:『你从过去到现在所住都是很好的处所,但是由这里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好的住处了,不如还是留下来在这里安住吧!』慈童女听了这话,心中认为:『这些玉女们是因为爱恋仰慕自己,才这样说的,如果继续往前走一定还会有更好的方。』于是他舍离了黄金城而去。走着走着,远远看到一座铁城,慈童女心中生起疑惑,觉得奇怪,就自我安慰说:『城的外表虽然是铁,里 admin

2018-07-22

初赞佛因大悲五纸,洎说初极喜、二离垢、三发光、四焰慧、五难胜,共为一卷。次于六现前般若度,依龙猛中论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自然生义,繁兴巧辩,独得四卷,乃入中论之所由命名者也,故论义特萃于是。次于第六卷前四纸半,说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次三纸半,再综说菩萨十所得功德。再次、由称颂门赞佛功德,约十七纸。最后二纸,为 admin

2018-07-22

印度大智者们形容这二论时说:"天上有日月,上有二显论。"意即这两部论著在整个世间是胜无伦比的。另外,讲述正行究竟见解的论著《中观四百颂注释》、《六十正理论注释》、《中观五蕴论》、《中观七十空性论注释》、《入般若波罗蜜多颂》、《皈依七十论》、《祈祷观音菩萨仪轨》、《密集金刚六字加行注释》、《密集金刚现证庄严论注释》、《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忿怒甘露旋 admin

2018-07-22

但这个观点早就被弥勒菩萨严密预先破斥了!见以下第2条、第5条若無阿賴耶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若無諸識俱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瑜伽師論卷第五十一彌勒菩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最初生起不應道理。有明了性不應道理。有種子性不應道理。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處無心定不應道理。命終時識不應 admin

2018-07-22

(可见月称邪师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组织佛法)在方法论上,他发扬了佛护的传统,对论敌的观点采用归谬论证法,严格只破不立,以破显宗。因此被称为“随应破派”或“应成派”现存的月称著作有十余部,既有中观通论性质的著作,也有对龙树的《中论》、《六十颂正理论》、《七十颂性空论》和提婆的《四百论》所作的注。主要有《入中论》、《中观根本明句论》( admin

2018-07-22

这些年来,台湾乃至其他华人区普遍流行著一种婴灵信仰的传说。所谓婴灵包括了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者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儿灵魂。据说,如果不给予超度的话,他们便会以种种方式或者现象来危害其亲属以及其他跟他们有仇的人,以致造成家庭不安、社会恐惧等等,这都是由于节育、未婚怀孕或非婚怀孕等风气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因而有某些人士,在报刊上连续刊出供养婴灵 admin

2018-07-22

但是,佛陀在教示有苦行习性的——如大迦叶行头陀行时,内容是比提婆达多所提的还多,有十二条;而且,佛陀针对每一条持守的法则,都仔细开示观行的内涵、方法和趣向,教导好乐于头陀苦行的们,如何依十二条的持守来产生慧观、来产生定、来断烦恼,而得能趣向菩提的智慧。所以这十二头陀法是助道法,要依之能产生定与慧,才能趣向菩提。在《瑜伽师论》当中弥勒菩 三摩地

2018-07-22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藏菩萨。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场。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藏表愿力。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最是大慈大悲。虽早已成佛,却为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闻声救苦,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 三摩地

2018-07-22

金翅鸟王说: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龙,食龙所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胜于享受天上的五欲乐,今天我跟龙王共处一,心中却没有生起丝毫想要吃龙王的恶念,所以我的福德第一。龙王说:我们龙族,是金翅鸟一族的食物,每次看到金翅鸟就常常害怕成为它们的食物,而到处窜逃躲藏;今天我与金翅鸟王同在一受八关斋戒,我自念必死,但我还是愿意受持完整的八关斋戒,所以我的福德第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