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说:这里面有很多妙法是你们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都不想听吗?当时他们不太相信:明心见性就了结了,还要再学什么法?没想到一开始讲,一念无明、无始无明、心不相应无明住地、上烦恼、起烦恼……等讲下来了,他们说:原来悟后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懂的法。我说:对啊!明心、见性只是见道而已啊!最后才欢喜接受。第二次法难时,我们写了《平实书笺》;这次已是第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此不怀疑世间有佛,不怀疑世间有佛法,不怀疑世间有出家、在家的四向五果十地菩萨。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修佛法,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成就佛道,永离断常二见,因此戒禁取见随后跟着也断了。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受到世尊以及世间所施设的各种有相的戒所束缚。他的见地,也不受世间的各种人为的施设所束缚,也不随世间所施设的法则来进行他的心行。但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師地論》卷46〈18菩薩功德品〉說:「愛語攝事,於諸攝事最為殊勝。」(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師地論說愛語是四攝法中最殊勝的,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愛語就是為眾生說法或布施時要和顏悅色,不要老是板著臉孔看不起人;而且說話要柔軟,要慈愛,這就是愛語。因為「齊人不食嗟來之食」,在春秋時代的齊國有一個富有人家在布施飲食給飢餓的窮人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不管上一次,你是如何沮丧,别人怎么冤枉你呀,不管你是多么地愤恨不平、怨天尤人、心里很担忧或如何如何,虽然是你还会这样,于自己于众生,而受种种的境界困扰,而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心行;可是你要这样想,佛陀会照顾你,因为经典处处在在都跟你说,你绝对会成佛!所以你有什么好去怨叹别人的呢?你有什么好去顾影自怜的呢?不过我还是要说那一点,你不在那个第一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的运作是很迅速的,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你要持戒,所以你会产生很多的作意互相地衝突,即使你不敏锐,你也会觉得怪怪的,等到最后,你会觉得说,好像你也没办法满足你的爱取这世界的心,你也没办法守好这个出世间法的戒行,就是说你两边都得不到啦,你两边都不是人啦。就是说呢,你的行为表现会像是凡夫,但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诤胜习诤胜的习气就是说:凡是一切的事情都要站在别人的前面当首领,一切的场合都要出人头地,不肯隐忍吞声;一切的场合都希望每一个人佩服我自己,降服于我,这就是诤胜的习气。我们学禅的人,如今既然已经明心见性。我们也已经知道、已经能够辨别当今在说法教禅的这些人之中,哪些人还没有明心?哪些人还没有眼见佛性?但是我们不去跟他诤胜,我们绝对不公开的指名道姓,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俩的这一出戏倒演得还不错,可以不必听那许多无谓的絮叨,好一个宾主尽欢而散!其实,我的心里虚虚的,这只是表相,那些负面情绪都还在!我无法帮忙纾解,甚至不想听她宣泄,只是小心翼翼的筑起一道高墙,把情绪地雷远远围堵在外。导师上课常说:「这不是人干的,那么是谁干的?是『菩萨』干的!」菩萨的辛苦和可敬,在于「难行能行」、「观机逗教」,而我只会用自己的高标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92,c10-12)而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1更说明得很清楚,昏沉睡眠盖的原因:【惛沈者,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惛沈性;心极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说一盖。又惛昧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现在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中,他反而来破斥你:你错了!你是大妄语,得要下地狱的!离念灵知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了。第四种才是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小孩子常常这样,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孩子出生不久,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人见到天花一直持续地从天而下,都感到非常纳闷奇怪,这时在天空中出现了声音说道:“我是阿耆达王啊!因为承蒙了修道人的大恩德,为我解说佛经的法义道理,让我很快地受完蛇身果报,往生到天上来;现在我只是以天花来供养佛陀、报答佛恩罢了!”好的,各位菩萨,以上这则佛典故事让我们知道,当面对一个临命终人,在旁边随侍照顾的人,都要很小心地护念著这个随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地水答: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大概的意思是说:菩萨若遇缘时,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不请菩萨法师讲戒(说法)来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八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远了,所以不应当生起慢心而不礼佛。《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没有这个威神力的话,戒慧直往的初地、二地菩萨,乃至三地未满心前的菩萨正在弘法时,诸方鬼神都会来向他们找麻烦,让他们无法好好的弘法;因为鬼神与诸魔都有报得神通,都可以作弄你啊!你没有神通,纵使是三地入地心、住地心的菩萨,他们照样能作弄你啊!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敢作呢?因为他们知道你是有证量的圣人。天法界、鬼神法界中的道理就是这样,如果你已经证得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在动中:动中的练习,应走到户外大马路、百货公司、菜市场等人多车多喧闹地方,去作功夫的加强。声音很吵,人影纷乱,但是内心的话头依然明历。视线在车叉过往的移动中,心仍安住于话头,也就是外缘内摄均等,仍是只见话头的焦点,而不被影像转走,心不在眼所摄取的景物上去分别大小车、颜色、声音的内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净念就是单单纯纯的话头。请在这样的过程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不信次法修习所得的因果,即是心地不净者,所修解脱道、佛菩提道都将不能成功。2、次法的修习,可以修除性障、成就福德,是佛菩提实证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以上所引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天往返而不受生死;有的人往生于色究竟天,在那里解脱;有的人特别利根,悟的当生断尽烦恼而成菩萨阿罗汉,不受分段生死,各不相同,但仍未到究竟佛地。所以应当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世尊在经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证圣果者,无有是处。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可是世尊说:这十个戒必须要受、必须要持。第一: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他最后会明白:修除习气和烦恼,也是修定的人所必须要下功夫的地方。舍弃怨恼。受人欺负,心里面不快乐,这叫做怨。然后开始思惟设计方法,准备要去报复,设计完成决定要去实行叫做恼。因怨与恼就会生起报复,这怨恼瞋恨都因为名与色而有。也就是因为五阴而有,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亲眼看见了五阴的虚幻不实,所以会开始渐渐的转变习气、会向无瞋有悲、无爱有慈的境界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个人若只研究经论上的义理,不肯于心地上彻实地下一番真实功夫,是绝对无法息灭烦恼妄执,而得解脱自在的。《大庄严经》中有这麽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于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馀力。有一天阿罗汉哥哥对弟弟说:法师!你应该赶快如实修道,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单地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