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说,我们信受因果正理,应该要以智慧为先导,应该要依法不依人。佛陀教我们不要迷信于偶像崇拜,所以,佛教不是崇拜偶像的,佛教是讲求实证,讲求真理,不依迷信而行,所以讲求智信。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3集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正伟法师(原标题:偶像崇拜的问题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谈的是因果这件事情,我们谈到的必然就是所谓的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得,我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 三摩地

2018-07-22

试问:占卜算命算得出来吗?显然不行嘛!综合上面可知:因为有如来藏执持个人的善恶业种子,于因缘成熟时,使得众生得到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让三世因果关系得以成立而不坠。反观占卜算命,它仅能算出某一时段的结果而已,至于前因是什么?前因与后果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乃至这个结果为什么会变?都无法了知,而且也无所能为!显然它是有局限性,并不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也缺乏因缘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正知见;因此形成种种对于生死现象的不同说法,让一般大众产生混淆与无所适从。因为知见架构错误,以及所作的观察不完整,譬如:以六识论的架构来探讨心识,或只限于欲界的范围来看六道轮回,或以局限在现世因果的观察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三摩地

2018-07-22

那佛教呢,佛的教导里面,佛经经常教导学人说:学佛人要相信因果。但是,造了恶因以后,将来所面临的恶果是不是固定而不能改变的?我们就来看一看佛经里面怎么说。那佛法中,有时候你造的因是固定的,就说你已经作了,作了善业、恶业,这个造了善业、恶业就是造了善因、恶因,这个因定了以后,那果报并不定。也就是说,你造了善因,会得到什么样的善果,当然得到善果是必然;但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1集如何能让戒行清净?》何正珍老师(原标题:无法安住在佛法中修学的五种心行)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出现,而让众生遭殃了,那这样的话,这个众生的生命,就因为我们跟亲友的见面反而受到伤害;那这样的话,我们成为因果的一个始作俑者,那这样的话,对我们修学佛法是不利的,因为佛法所说的就是因果的关系。所以说,对于见、闻、疑三种净肉,我们是可以食用,就是说就是不见、不闻、不疑,就是这个肉不是为了我们而杀害的,没有这样的怀疑,那 三摩地

2018-07-22

地藏王菩萨有说到,既然是大家都有罪业的话,就有可能会有果报,那应当怎么作,才可以让果报不要在今世来作种种的障碍呢?因此地藏王菩萨说到:在十斋日的时候,可以来读诵这部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透过这经典的熏习,可以让每一位有情可以重新反省,知道因果的锐利、因果的恐怖,可以知道因果如实不会消退,也可以知道佛菩萨的圣号是如此的庄严,可以解消众生无始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事情发生了,问题还是留着没有解决,徒增他人困扰,也使家人流泪不已,不是吗?以佛教的因果律来说,如果自己的业报未尽,即使自杀了,问题看起来好像解决了;可是业还没有尽,未来还是要受报的。所以,佛在《大宝积经》曾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今世所应该受的业,如果还没有偿还完毕, 三摩地

2018-07-22

而他们的父母也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他们养到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共业;有的时候他们老是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他们不公平为什么让我生了这样的儿子?其实这都是往世的共业所造成的,其实都是自作自受。所以都不该怨、不该怪,应该好好的去补救往世的恶业,才是正办;从今世起,去补足不够的善根就行了,好好的改往修来就是了。菩萨因为看见这些人诸根不具,却不懂得补救,还常常怨天尤人,还一直 三摩地

2018-07-22

此时所谓的「偷罪」,很显然是指民事责任,或是因果的责任。因为,古人认为发心布施的功德,在布施的心发起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后来虽然被人家拒绝了,布施的人应该转施给的人,不应该留下来自己用。如果留下来自己用,便违背当初发心的本意,干犯了因果,所以说:「是得偷罪」。唯这种「偷罪」,毕竟不同于盗戒,也不算是菩萨戒的波罗夷罪。若以今日的时代背景而言,现时的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依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种类别就是于三宝──佛、法、僧三宝,或者于三世因果,或者于苦、集、灭、道四圣谛有疑。在这些法有疑的情况之下,就会退舍于善根的修集,退舍于菩萨六度的修学。我们知道说善根之首就是信根,如果说于佛、法、三宝有疑,可是却是只听信上师的话;只听上师的话,那么同时呢,这个时候就会不信因果。因为上师本身,他如果不是以三宝为尊崇,而是把上师本身推在三宝之上,认 三摩地

2018-07-22

总的来讲就是对三宝有了信心,以及对于因果的关系坚信不疑,而不为其他的外道邪法所破坏,这个就是信,也就是有了信根。大家都听过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众生还有一个说,他对于这个乐他会乐阿赖耶,什么叫作乐阿赖耶?那一个人可以从过去世来到现在,但是又可以从现在到未来世去,所以一个人他相信因果以后,他知道说他是从过去世来,然后又可以从现在世到未来世去;当他想到这一层的时候,他就乐了:因为我不会死,我可以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世去,我有三世,那未来又无穷……所以,他因为用推测的,虽然他不知道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出现,而让众生遭殃了,那这样的话,这个众生的生命,就因为我们跟亲友的见面反而受到伤害;那这样的话,我们成为因果的一个始作俑者,那这样的话,对我们修学佛法是不利的,因为佛法所说的就是因果的关系。所以说,对于“见、闻、疑”三种净肉,我们是可以食用,就是说就是不见、不闻、不疑,就是这个肉不是为了我们而杀害的,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点,告诉大众,因果真的是昭昭不爽啊!如同上面所说的例子,种子已经分别种在阿难、迦叶以及死猫的如来藏里,经过了无量世以后,只要有因缘遇到,种子就会流注与相应,而有果报出现。譬如,有一个人是你今世从未见过面的人,可是你一碰到他,会觉得这个人很熟悉,似曾相见一般,不会讨厌他,反而喜欢他;乃至有人觉得,这个人过去世是自己的眷属,而且是亲密的眷属。这表示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讲因果,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做人就要多行善,广泛地累积福德,才会有快乐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持守五戒十善。我们会发现,有关于五戒十善的内容,已经散布在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与吠陀文化之中,教导众生要守人伦常规、要敬神事天;所以,传统的印度文化中,对于祭祀非常的看重,认为最重要的智慧是人类自己无法创造出来的,必须要藉由神明才能够得的到。例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