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能以如来最上誓愿而发愿者。当知是人无有愚痴堪受供养。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无高下。威德清净颜貌怡悦知佛常住。是故施设诸天供养。散种种花末香涂香。鼓天伎乐以供养佛。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因证得实相、如实了知如来藏真心永远都不住于生死之中,即不会堕于外道的断见与常见法中(注15),当然会是远离颠倒梦想,不执著于知觉性是否会断灭和消失,临终之时十分坦然,对于未来所要经历的境界都已明白,舍报时将依照自己亲身所证和所发愿力,可以往生净土亦可留惑润生在人间常行菩萨道续佛慧命,进修道种智及一切种智,未来成就究竟佛道而实证佛地的究竟涅槃。三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己先前所作的善业,就叫作不善;乃至先前不造恶业,后来反而生起后悔之心,后悔当时没去造作恶业,这也都叫作不善。由此可见,悔或恶作心所,于善染等诸法皆不决定;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进入修道位。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 | admin 2018-07-21 |
![]() |
事实上,禅师无悟也无得,本来现成,以这种心态来看这些公案的分别,才是正确的」事实上,真正的事实上,真悟的禅师,是真的开悟,只不过他悟的,是这个无所得法,因为这是真心的体性,祂圆成万法,但是却不在其中作意,不在其中起念,对于这个六尘,不生起如同我们现在以为是心的这个妄心的觉知,因为没也这个觉知,所以祂也无所知无所得,因为三界中的妄心所认为的「知」和「 | admin 2018-07-21 |
![]() |
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正法、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立刻得到初地乃至八地无生法忍。这样的修行法门,远超胜于本愿持名念佛的法门,因此我们要呼吁:弘扬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非常非常的好,但是请不要用本愿念佛的法门来排斥弥陀世尊其它的四十七个大愿,也不要排斥其它 | admin 2018-07-21 |
![]() |
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进入修道位。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 | admin 2018-07-21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前面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这五心逐渐坚定,也就是相信依于自心如来藏,并且在诸佛菩萨的护念以及教导之下,确实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逐渐生起了大作用力;将来在十信位满心的时候,就能够初次的发起大菩提心,并且发愿朝向佛菩提道来迈进。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才能够因为戒法,而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愿意发愿要广度众生。一般在第六信位、第七信位的不退心、回向心具足的时候,就一定会乐于归依三宝;在第九信位戒心具足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所有的众生都跟佛有缘,只要你发愿跟佛结缘,都是有缘;我们每一个人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也跟很多众生在无量世结了很多的缘。那这些缘我们要透过这个智慧的力量,因为你实证而发起了闻慧、思慧、修慧、证慧,因为听闻而得了智慧,因为思惟而得到了智慧,因为修行而得到了智慧,因为实证而得到了智慧。透过这些智慧,来利益跟你有缘、遇到的有缘众生;甚至有些是菩萨,你也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说我们也要相信佛陀的寿命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存在,所以我们努力一定不会唐捐的。另外我们也要相信念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陀就有这些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来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接下来看,我们既然要信。信有分很多的层次,首先可以分成迷信、仰信、解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这十种的心,可以想到从一开始的初信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可以看到每一个心的层次,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并且甚至有增长广大的状况,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才能够因为戒法而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愿意发愿要广度众生,所以这个一层一层就表示信的具足与否。那么十信位的修行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