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法没有模棱两可的,没有相似法,不是借着佛教的壳所说的法就是佛法;即使披上了佛教的袈裟,就认为所说的一定就是佛法,也不为人所信受。因为出家人必须要了解大乘法,必须要熏习般若,这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空性到底是什么?不是这些人认为的真实的真空,不是他们所理解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那既然这空不异于色,那到底这空是不是色?结果《心经》又说空中无色。那一想那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属于佛教的,在佛法中就称为外道。这些外道基本上就是在断常二见或是在戏论中生活。佛门中,如果有断常二见的人,实际上他是异教,是被外道这些知见所熏染,跟佛法无缘。可是,通过书籍以及知见来检验,我们发现许多佛门中人是不折不扣的大外道。因为佛陀的检验标准很清楚,认为意识心是常住法的就是外道,就不是佛门中人。许多人讲相似佛法,就是讲相似般若,表面上都是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以后,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吗?佛说,当你在三归依的时候,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了。佛陀又说了一个譬喻:如果三千大千世界所出现的有情,全部都是如来,都是诸佛,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挤到一点空隙都没有,这么多尊佛,你一一供养两万年,这样大的功德,加上诸佛一一灭度之后,你为祂们起塔,然后来尽心奉侍供养祂们的舍利。这样两个功德、福德加起来,都比不上你去三归依的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佛法来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都可以学佛,不论因缘时节。所以,怀胎的时候,他的父母亲就可以为胎儿作三归依;等到出胎变成婴儿、少年,对于法产生抉择分,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可以自己再重受,或是增上受三归依法。至于有些众生认为等我年纪大了再来学佛,这样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并没有特别的选择说一定要在怎样的因缘下,要有哪些限制才能学佛!因为佛门广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许多人根本不理会佛陀所说的意旨,他们所说的看起来也有真如,可是他们不去思惟真如是没有办法修持的,你能够修的只是真如阿赖耶性执取性这些种子,以及无始以来的所知障;对于这个妙理,因为接触佛法不深,或接触后也没有信受,不相信如来一代时教所说的妙法,就会变成常见之人。常见的人对于六识心是一直追逐的,无论在自己所说的禅定或是修行的境界里面,都认为这样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对于现实人间的前途是悲观的吗?这个问题没办法解释真正的法界缘起。实际上法界不只有人,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佛教则看得更久远。所谓真心,祂能遍三际——过去、现在与未来。现在的法,世间一切的法念念不住,每个刹那之间并没有办法停下来,一切都是在变异中,不断地涌动,不断地成就生住异灭,成就人所谓的生老病死。我们看待这一切诸法,所有的变异就是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菩萨不畏惧生死呢?因为他了解生死之中,有诸佛菩萨不断地呵护他,支持他在佛道中继续迈进。所以,菩萨即使有猛利的贪瞋痴,或是经过修行贪瞋痴渐次断除,但不像小乘阿罗汉那样清净;可是在佛陀眼中,他也是胜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因为他愿意向佛道继续迈进,成就佛果。菩萨在世间可以适应一切诸法,适应其他国家地区的风俗民情以及当地的法律规范。菩萨在这中间,可以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样的本心才是真正的佛法。否则只想用布施、持戒来救护众生,虽然是好的,但因为不了解这个真实法,就会百千万劫、无量劫没有办法向佛道中更迈进一步。因为佛是大觉者,真正的大觉者祂不会只有救济穷人而已,祂救济的是真实心。所以真实心在哪里?真实心也不用救济。然而,众生因为认假为真,把这个假的心当作是自己,所以产生了我见;这我的见解就会将不自在的、没有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这个相续变异的存在不是真实的,可是这样虚假的轮回,却能让一切有情的身心受到巨大的痛苦;所以佛法才要告诉我们,要如何从这个轮回中真正的解脱。在佛陀之前,就有许多人想通过修行获得涅槃,成就阿罗汉,结果都失败了,连他们认为的往生天上也是不究竟的。到天上享受快乐,或是处在天上寂静的禅定境界中,最终还是要堕落。不断地重复生死——生与死,这样才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并没有特别施设什么强制、不合理的规范,完全是顺着如何成就佛道而来的。所以,如果说佛教有一个真正严谨的根本教条,那就是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对四种应该信受的,要予以强力的信受,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学佛总是得到的少、失去的多?进步少、退步多?也可以用这六个原因来分析探讨。学佛过程中,如果能够有善知识和同修时时帮助我们检讨,有了错误的见解、想法,立刻有老师和同学来纠正,比如什么时间该学习什么法,我的程度能学习什么东西,纠正个人一厢情愿的见解。在的敎团中,能够亲近善友,远离恶友,一旦有不良习惯,师长、同修可以提醒我们更正。所以在敎团中集体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中说到:有生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我们自己也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在生死轮回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丧葬的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的。如果不能进入涅槃,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听到佛说:世间需要帮忙的众生这么多,度他们都度不完了,自己哪有时间修行成佛呢?也有许多的祖师说:自己的一生呢,为了要度众生到处奔波,所以忽略了自己的道业。乃至于到了自己往生的时候,还是一样的感慨自己在菩提道上进步很小。大部分的佛,都认为度众会浪费了自己修行的时间,认为度众和修行是两件相违背的事情。其实依照佛陀的教导,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的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西呢?这当然就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现在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的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的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的时候要很小心的事。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佛经里面说: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的表面是缘生缘灭,可是万法的根源是真实如来藏;就好像一颗水晶球,万法的生灭现象都只是水晶球表面所映现出来的影像,可是水晶球的本体却是从来不生不灭的。在佛陀四十年中的说法,由浅至深,前后按照的程度,分成了五个时期、三个部分的教法。大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归依成为佛以后,佛还会交付给,应该要持守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为什么一定要持守五戒呢?因为戒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要去犯下罪业,所以戒的功能是防恶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业工作的人,他必须要在身上绑一段安全绳的意思是一样的;佛有了戒之后,就能够止住身、口、意三业所犯的各种这个罪恶。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和尚和尼姑是一般社会人士给佛门出家人的称呼,而居士则是指在家的佛,把出家的男众叫作和尚,把出家的女众叫作尼姑。其实这样的称呼是有一点不合适的,只是一般人习惯成自然,积非成是,所以大众也都就这样习惯了。佛教的修行人可以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类,总共又可以分为四众,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和比丘尼是指说,他外表现出声闻出家相的这些男众和女众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