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若依此引证谓无梵行。是真梵行。则是谤大般若。入地狱如箭射。更为渠说。而今诸方邪师辈。各各自言。得无上菩提。各说异端。欺胡谩汉。将古人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避口业。尽情为诸人抖擞。为他雪屈。且不得作义理会。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国师曰。墙壁瓦砾是。师云。恁么答话。若玄妙解路。心不绝命根不断。不明。决定不敢如此。四楞塌地一棒一喝一挨一拶。击石火闪电光却易。这般说话却难入作。前所谓家活大门户大。法性宽波澜阔。命根断方能如是。僧曰。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国师曰。是。僧曰无情还解说法否。国师曰。常说炽然说无间歇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等事。文殊答。以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为说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一百四十大愿。谓之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此功德皆从信地而发。故文殊普为已发信心者。作不请友。以偈问贤首菩萨曰。我今已为诸菩萨说佛往修清净行。仁亦当于此会中演畅修行胜功德。贤首菩萨。以偈答之。其中曰。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亦是说初发心从信地起之义。末后善财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尝记得。山僧往年行脚。将入京师。到邓州天宁。有蔡州道士。忘其姓名。以医来南阳。一日见他教人来藏司。借宝积华严二经。山僧窃知其为佳士。翌日相见。与之说话。果然契合。因问。所以借经之意。曰某粗听好人说话来。若要理会本命元辰下落。须还释迦老子始得。话间忽问山僧。佛具正遍知。世界上事一一说尽。何故不曾见说金木水火土之所缘起。吾师有所闻见。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作事业资谈柄。殊不知。圣人设教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佛教亦然。当须见月亡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读书看教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也昔李文和都尉。参石门慈照聪禅师。悟临济宗旨有一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妙哉斯言。可以为光明种子发机之助也世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惜口业。又为打葛藤一上云。只这怕落空底。还空得也无。尔眼若不空。将甚么观色。耳若不空。将甚么听声。鼻若不空。将甚么知香臭。舌若不空。将甚么尝味。身若不空。将甚么觉触。意若不空。将甚么分别万法。佛不云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且业识茫茫尽在外边走。亦怪妙喜不得决欲究竟此事。应是从前作聪明说道理。文字语言上记持。于心意识内计较抟量得底。飏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丝毫头许顿在胸中扫除得净尽也。然后向心思意想不及处。试进一步看。若进得这一步。便如善财童子于普贤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破无边恶业无明当下瓦解冰销。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亦注解这一句子不出。当人若具决定信知。得有如是大解脱法。只在知得处。拨转上头关棙子。则庞公一句与佛说一大藏教。无异无别。无前无后。无古无今。无少师剩。亦不见有一切法。亦不见有一切心。十方世界空荡荡地。亦莫作空荡荡地见。若作是见。则便有说空者。便有闻说空者。便有一切法可听。便有一切心可证。既可听可证。则内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隋大业中为郎将。常以弓挂一滤水囊。随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征讨。频立战功。唐武德中。年方四十。遂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后一日晏坐。睹异僧身长丈余。神姿爽拔。辞气清朗。谓岩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进。言讫不见。又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岩怡然不动。其水自退。有猎者过之。因改过修善。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闻岩隐遁。乃共入山寻之既见谓岩曰。郎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况无始虚伪恶业习气耶。若以前所作底罪为实则现今目前境界。皆为实有。乃至官职富贵恩爱。悉皆是实。既是实。则地狱天堂亦实。烦恼无明亦实。作业者亦实。受报者亦实。所证底法门亦实。若作这般见解。则尽未来际。更无有人趣佛乘矣。三世诸佛诸代祖师。种种方便。翻为妄语矣。承公发书时。焚香对诸圣。及遥礼庵中而后遣。公诚心至切如此。相去虽不甚远。未得面言。信意信手。不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则灭诸有趣。僧问大珠和尚。如何是大涅槃。珠云。不造生死业。是大涅槃。僧云。如何是生死业。珠云。求大涅槃。是生死业。又古德云。学道人一念计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诸见。即落外道。又净名云。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此乃是以知解为俦侣。以知解为方便。于知解上行平等慈。于知解上作诸佛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无实头伎俩。收摄学者。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紧闭却眼。唤作默而常照。彦冲被此辈教坏了。苦哉苦哉。这个话。若不是左右悟得狗子无佛性。径山亦无说处千万捋下面皮。痛与手段救取这个人。至恳至祷。然有一事。亦不可不知。此公清净自居。世味澹薄。积有年矣。定执此为奇特。若欲救之。当与之同事令其欢喜心不生疑。庶几信得及。肯转头来。净名所谓先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随其业力流入诸趣并不知。若是别人家里事。细大无有不知者。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书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自道。我聪明灵利。及乎临秋毫利害。聪明也不见。灵利也不见。平生所读底书一字也使不著。盖从上大人丘乙已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取得富贵底。又能有几人。肯回头转脑向自己脚跟下推穷。我这取富贵底。从何处来。即今受富贵底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而不能即灭定业。况博地凡夫耶。居士既是个中人。想亦常入是三昧。昔有僧问一老宿。世界恁么热。未审向甚么处回避。老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曰只如镬汤炉炭里。作么生回避。曰众苦不能到。愿居士日用四威仪中。只如此做工夫。老宿之言不可忽。此是妙喜得效底药方。非与居士此道相契此心相知。亦不肯容易传授。只用一念相应。草汤下更不用别汤使。若用别汤使。令人发狂。不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无明业识思量计较心识。昼夜熠熠如野马无暂停息底是。这一络索。使得人流浪生死。使得人做不好事。这一络索既生。则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便现前矣。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故古德契证了便解道。应眼时若千日。万象不能逃影质。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如此等事。不假他求。不借他力。自然向应缘处活鱍鱍地。未得如此。且将这思量世间尘劳底心。回在思量不及处。试思量看。那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道霈的思想虽不及元贤精纯,然其著作的数量则超过乃师,主要有《秉拂语录》2卷、《餐香录》2卷、《还山录》4卷、《续还山录》4卷⑩(见鼓山原刻本)、《旅泊庵稿》4卷、《云山录》4卷、《鼓山录》6卷、《开元录》一卷、《灵石录》一卷、《圣箭堂述古》一卷、《禅海十珍》一卷,以及《华严疏论纂要》120卷、《法华句纂要》7卷、《仁王般若经合疏》3卷、《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诗人范成大赋诗《明月堂》:“古业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赠给宗杲上人。陆游亦作《大慧禅师真赞》赠与宗杲上人:“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若是灵利阿师,参取画底妙喜。”大慧禅师集毕生精力致力于佛教事业,积极维护佛教的尊严性,对不利于和有损于佛教的言论给予坚决的抵制,例如,他认为师傅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无论任何佛教宗派,区别仅仅是入门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其所修学的标的必须和禅宗的明心见性的内容完全一致,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佛法就很会落入表相佛法、表义佛法、世俗佛法、商业佛法、迷信佛法等假、邪佛法的范畴,堕落为外道法。所以,禅宗三关(明心、见性和末后句)是浩如烟海的佛法体系的总航标。而禅宗宗门密意壁立千仞,勘验之方式必须凌厉非常、雷霆万钧,否则无法承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最左边的即是“运祖塔”,又称“广业塔”,它就是希运祖师的归宿地了。该塔位于塔前村墓山上,塔高3.1米,宽1.2米,形如宝瓶,下为须弥座,束腰肥鼓,刻满了缠枝花叶。上分四层:华盖、覆钵、仰莲和宝珠。塔的四周建有石砌的罗围,内有石台石柱石阶等。石台的正中刻有“断际禅师塔”,罗围后部正中嵌有石碑,上刻“开山始祖上希下运谥断际禅师之塔&rdqu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