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圣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阐明“如来藏法”,乃是在佛教刚刚步入像法时代之初期,他不但适时赓续了佛陀的正法,同时也是改写了后来佛教历史的关键人物。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修行断了三缚结的缘故,可称之为菩萨初果乃至于菩萨二果,但是不能够判为菩萨初地。因为菩萨初果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虽然和菩萨初地一样,但是戒定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四禅功夫,以及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和菩萨大乘照明三昧,以及其他的很多种功德,菩萨初果都还没有具足。戒慧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大乘照明三昧、永伏思惑而不现行如阿罗汉,明心初果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进修二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二地所应修证的一切种智),于因缘成熟时,成就光影现观(了知如何使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变清净的道理,亦即了知如何转变自己内相分之观行),永不毁犯清净戒律,是名真实持戒,便满二地心。成就二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三地入地心,广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又进修三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于因缘具足发起三昧乐意生身,得至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三贤位修证将入初地,这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所谓的远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所转,无法伏诸烦恼;虽然在七住位中因为真见道而有波罗蜜多的功德,但是距离成佛仍然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原标题:佛的四智概述) | admin 2018-07-21 |
![]() |
佛教乃是两千多年前,出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印度太子,名叫悉达多。后来他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无常的痛苦,于是出家学道,最后证悟成佛。他的弟子们在他过世后,把他四十九年来所宣说的宇宙人生的真实情况道理,整理记录了下来,并且成立了组织,然后以最诚恳最恭敬的心称呼他们的老师「悉达多太子」,为释迦牟尼佛,并且认为释迦牟尼佛为他们这个团体最伟 | admin 2018-07-21 |
![]() |
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 | admin 2018-07-21 |
![]() |
问、《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答:广长舌乃是佛地三十二大人相之一,经中说:「出广长舌以自覆面,左右舐耳缩舌入口,五色光出绕身三匝,灭于顶上。」此乃唯佛地才有的圆满功德相。再者,佛之广长舌相殊胜于转轮圣王之相,因为佛乃是证得一切种智,具足了知一切法的实相,无有一法不如实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 | admin 2018-07-21 |
![]() |
如来十号具足,当我们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佛的境界相了;由于大略了知佛的境界相,终于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如来,何况是凡夫未悟的众生?所以对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这样的心行,念佛时就会使戒行清净,次第的转变。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我们依《优婆塞戒经》开示的次第,一个一个来说明。第一个无上尊。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等觉菩萨等到百劫累积广大、广大的福德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妙觉位,就是(准备)成佛了。成佛的阶段我们一般来讲,按照《起信论》的说法,有所谓的八相成道,这个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入涅槃,一共有八相,显现出八相。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不妨再来谈一谈诸佛世界,也就是诸佛国土,或者称为诸佛净土,与度化众生的关系。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弟子们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八件事代表着诸佛在人间示现成佛由始至终的历程。这次在人间的示现,与之前菩萨五十二阶位中超过三大阿僧祇劫、世世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成道,也就是成就究竟佛道。因此,成道虽然只是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的八相之一,但却是八相中的主要,所以特别标出成道之名,用以代表整个示现的历程。八相当中的第一相:从兜率天降,也就是兜率降生。兜率就是兜率天,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首先来说如来。如来是说,佛陀所宣说敷演的一切法教,都是依于亲证如实正慧而说,都是没有虚妄,没有变异,真实如理,没有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智度论》里面,会看到有所谓的佛之九难。这个九难指的是什么事情呢?九难指的是佛世,佛在世的时候所遭遇到的九件难事。其实这个事情可能不只九件,但是以这个九件比较大一点,比较具有代表性;所以,后人有把这个九件事情把它列在一起,变成所谓的佛之九难。这九难的内容是什么呢?比方说,第一难是有所谓的孙陀利的梵志女毁谤佛陀,也毁谤五百阿罗汉;又譬如说,另外比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是那三十二相呢?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中对三十二相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用和善的眼看众生,所以得到牛王眼相。(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为菩萨时。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在行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它的意思是说:异作异受,比方说,此世的某人去作业,则下一世这个人生天,用天身来受果报,这是异作异受。于是外道就问:那为什么不可以说:这边有一个人在造作业行,而同时天界那边,有另一个天人的五阴身,就同时在领受业缘果报呢?佛回答说:你理解的义理并不正确。为什么呢?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异有两种:第一种是色身的不同,第二种是名称的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出世间的三宝一样是佛、法、僧三宝。所谓的佛宝,就跟世间三宝是不一样。世间三宝是佛像----裱好的佛像,不管是大理石雕的、玉雕的或是土去塑型的,或只是印刷的佛像,那都属于世间的三宝、表法的三宝中。所谓出世间的三宝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诸佛!佛宝就有分法身佛、报身佛、应化佛(应化身佛)。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