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四加行,事实上就是在加行位里面要伏除二取;也就是说要对于所谓能取、所取,要能够把它伏除。也就是说,在我们进入大乘见道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我们觉知心所取跟能取它虚妄性。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有介绍到,我们用四寻思方式,来对五阴进行寻思;可是在寻思过程里面,有所谓属于它自性,还有自性差别,种种分辨。可是不是只有这个部分。譬如说,我 三摩地

2018-07-23

修四加行是有分大乘跟小乘,我们现在所介绍是大乘四加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去依照四加行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之中所记载一则故事,标题是当观无常以离众苦。不长,内容是这样子:【一切众生贪著世乐不虑无常,不以大患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生死苦恼,无量世生死就是众生最大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譬如欲界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四加行现证,是依四寻思、四如实智观行而立名。而四寻思者,是行者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寻思这四法是假有虚幻,无真实有。然后再现观:「若是离开能取识--意识及前五识--则没有这四法;而这四法所依能取识也是非真实有。」如是现前观察,心得决定发起「明得定」而发「下寻思」,现观所取空,建立此位寻思之果为「暖」位。再作寻思而发起「 三摩地

2018-07-23

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见道功德,而言修学成佛之道,都属自我安慰之言,并无实质。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离如来藏之亲证而说有般若智慧可证者,都属谬说。这里导师明白开示:首先要确立 三摩地

2018-07-23

三皈五戒是证得解脱果基本条件,特别是取证初果。也许有人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因为有些外道,譬如一贯道道亲们,他们是以摄取佛法而用来尊崇欲界天神老母娘,他们这个想法是不可能会改变。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 三摩地

2018-07-23

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实相般若,这才是佛法真实入门一个次第。关于我见、关于断我见、关于众生依于三毒、四相,而造作流转三界轮回这一些善恶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要断我见仍然是不会离开声闻一个方法。换句话说,圣人施设,我们以声闻人来说,它是有所谓七方便——七种方便、七种善巧,来帮助修行人能够证得断我见一个功德。七方便是哪七方便?第一个、五停心观,第二个、四念处别相观,第三个、四念处总相观,后面四个则是所谓四善根——煖、顶、忍、还有世第一,或是说另外翻译:世第一法。前面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你今天是一个学佛人,你应该怎么样去庄严自己呢?庄严自己不是只有穿上一件衣服来代表你是谁,不论这衣服是佛袈裟,或是你团体标志,不是如此;而是,你是要以修行来作为你衣服,以你行谊来作为你衣服,要人家能看到你行谊,来看到你自省——就如同世间人看到世间衣服是一样。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 三摩地

2018-07-23

能否如实了知识阴虚妄性,正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修行关键,所以对识阴自己如实了知,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如实知?除了对识阴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应从识阴出生与运作时必须有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教证上闻知与信受,思惟之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 三摩地

2018-07-23

既是识蕴所摄,功能与识蕴都无差别,又是依于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者,当知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则必有灭,只有未来灭尽时节早到与晚到差别耳,无有不灭者,故说识蕴、离念灵知心虚妄,是有生有灭之法,不应依之,不离生死法故。人间之识蕴如是,色界之识蕴亦然,须藉色界微细物质所造成之天身,才能存在;须藉禅定力所生功德,才能生起。此谓色界天身须藉色界定之禅悦以为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吾人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过程中,心中都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是长辈、是友辈,无有不知者;闻声之时即已分别完成,不必等待语言文字生起于觉知心中方作分别。定中若有雷声、若有痛痒、若有特别殊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讲内容就属于说你如何作观行,然后来证入初果。这个我们所根据是弥勒菩萨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留意这一份数据、这一份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 三摩地

2018-07-23

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五欲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欲是贪染不净,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以此缘故,深心中仍不爱乐于无余涅槃实证,导致成为无根信凡夫。由此以观,四圣谛(特别是苦圣谛) 三摩地

2018-07-23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一种深细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经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萧导师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 三摩地

2018-07-23

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着以后就不在了──间断了,间断以后要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一定要有仍在心与藉缘才能再度出生、再度运行,所以意识觉知心不可能是常住法。再不然,工作很累了,吃过午饭、打个盹,也睡着了,那时候意识也间断了。如果精神很好,冷不防后脑勺一记闷棍打下来,意识也间断了。正当闷绝时候,医师都说那个病人意识不在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办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集已经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第一个部分——三缚结内涵。接下来我再为各位菩萨,讲断三缚结第二部分——三界中我见。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者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想法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世界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认识什么是众生所执着我;二是思考为什么这个我是虚妄。前者是后者前提,只有先认识了我,才能进一步去确认这个我虚妄。只有认清敌人是谁,才能消灭他。所以要真断我见,就必须从认识我做起。众生所理解我,可以简单分为色身我与觉知心我。前者可以称为身见,后者才是真正我见。觉知我包括六识觉知心,所以认识六识觉知心我才是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