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无生法忍甚深之法,这是诸如来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修集的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所成就的。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起信论》)所以,十无尽愿是大愿,而且是殊胜大愿,所谓遍法界,尽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也不舍十无尽愿,穷未来际,所以称为大愿。如果不发十无尽愿,就不能成就菩萨十地行,当然永无成佛之期。初地菩萨由于发了这十无尽愿,就能逐渐成就佛道,因此称为大愿。 三摩地

2018-07-21

自觉是使自己觉悟;觉他是以自己所觉悟的法界真实理来教导别人,使他人也能够得到觉悟;觉行则是说,不论是自己觉悟或者是能够教导他人觉悟的程度,都已经达到了究竟的境界,所以称为圆觉。阿罗汉他只具有自觉,菩萨则具有自觉、觉他这二觉,佛祂就是具足三觉。第十个称谓是世尊。佛陀以无漏的智慧坏灭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天上、人间、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中最尊贵 三摩地

2018-07-21

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 三摩地

2018-07-21

法界中的四圣法道,也就是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乃是声闻法道的最高果证,就是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今天的内容。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主讲 (原标题:佛有“三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菩萨修到等觉、妙觉,还是有上士,因为还有诸佛超越于他,只有诸佛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菩萨修到等觉、妙觉,还是有上士,因为还有诸佛超越于他,只有诸佛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 三摩地

2018-07-21

像这样度下来,所度的众生是非常多的,但还是无法让众生界减少,众生法界还是不会减少的,你别担心。」这么讲,意思是说:你天魔波旬随便去找,都有人可以扶你。这个时候,魔王就向佛禀白说:「世尊啊!众生界分虽然多到无法计算,可是我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来相扶持。万一我不小心颠危跌倒了,谁能看见而来扶持我呢?我心里面还是很期望如来您垂下慈哀来慰喻我,使得我可以有力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无生法忍甚深之法,这是诸如来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修集的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所成就的。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 三摩地

2018-07-21

对众生,你如果直接指出如来藏,告诉他:这就是如来藏,这是佛法最大密意,法界的最大密意。我告诉你,他一定忍受不了,他会跟你开骂、诽谤;所以对一般众生来讲,最大的难忍能忍,就是证得法界实相的密意之后而能安忍,确认他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而不疑,这是最大的难忍能忍。好在我们现在已有很多人能忍下来,没有退转,真是可喜可贺。诸位可以回想当年:刚找到如来藏时,是不是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妙观察智呢?妙观察智以证知如来藏为因,生起观察法界实相心(即如来藏)的微妙般若智慧。妙观察智生起后,便能观察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以如来藏为本,而且能够现见如来藏的运作。因为不是未证知如来藏的凡夫和二乘学人所能观察的,所以称为妙观察!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2报恩品〉中说: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 三摩地

2018-07-21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象,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黎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摩地

2018-07-21

关于大般涅槃的取证,总共有四种涅槃要修证;这就是说,必须要先亲证法界的实相──万法的本源。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 三摩地

2018-07-21

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中,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一切法界之实相——涅槃本际阿赖耶识——是故阿含不得自外于大乘,大乘亦不得自外于阿含,皆以涅槃本际之第八识而一脉相连故;若有人言大乘外于阿含,或言阿含中不说大乘法,斯人即堕诸法自性见中,不解阿含真实义也。诸多金刚密迹等力士所随护之人间佛身,乃是自心如来所化现之佛,非是真正之如来。真正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佛陀所证智慧,尚且不通于二乘,岂会通于不修不证的凡夫!以学佛,而不知佛,真难矣哉!因佛即是涅盘,所以以证得涅盘有解脱色,乃能够演讲所有的涅盘境界,乃至说法于此经典中,自说如来自住境界,住于「无生际」、住于「实际」、住「无作际」、住「无为际」、住「无老际」、住「无病际」、住「不死际」、住「无染际」、住「无漏际」、住「无罪际」、住于「谛际」、住于 三摩地

2018-07-21

别相上的法性是指五蕴我、十八界我、十二因缘背后的实相,即法界实相的第八识如来藏。五蕴我、十八界我、十二因缘依于这个实相生灭变异、流转不息。佛确实而且究竟的了知这些实相,无一遗漏,所以佛是证得上上品的究竟解脱。三、缘智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 三摩地

2018-07-21

何以故?(法身)如来常住清净法界,随众生心(以应化身)示现(出世与)涅槃。或谓:诸佛可以化身无数,为何不在每个众生面前化现一尊佛一对一地说法?所谓佛度有缘人,对此《大智度论》卷九十三,龙树菩萨如是释: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二、四智学佛要转识成智,八识转识成智时机各异。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法界的究竟理,就是由佛陀能够亲证,所以能够亲证下,于大众之中无有恐惧,因为任何人问祂所有一切问题,佛叫作一切遍知。当时候也曾经有一些外道,他们在想:被问到问题以后要怎么回答?因为他们对这世间发生一些现象,他不清楚、不能理解,他们心目中竟然发生了一件很令人莞尔的事情,他们向佛求助,只是说没有亲口说出来;他们就想:佛陀怎么不赶快来解释这件事情呢?赶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