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道经》卷1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于黑夜匍匐前往,以布遥掷僧房又将十粒粟米亲手置于饭桶中,心中默默祈愿:我以前世的悭贪,现在受此苦报,今于佛前,求哀忏悔,以此微薄之物供养僧众。如我贫穷业报,从今已尽,愿甑①中所炊之饭皆变。祝毕掩泪而返。明晨见甑中所炊五石米饭,其色尽黄,众皆诧异。后来人们得知此事缘由,都十分惊叹。于是好义者,各以财物济之,后该女出家学道。田氏女罄其所有,以极其殷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有两位聪明的重要大臣,一位名叫日月光,一位叫作耆婆,就向阿阇世王禀白说:我们听过婆罗门的经论中说,这一劫从开始以来有一万八千个恶王,为了贪图王位而杀害了父亲以僭夺王位,却从来不曾听说,有国王无道到要将自己的母亲杀害,君王如今要做出这样违逆伦常的事,真是沾污了王族贵族尊贵的种姓,臣等无法忍受这种屠夫刽子手的行径,我们都不应该继续住在这里。说著,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所以业障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专修善法是业障、退修二乘解脱道是业障(对于想要修学成佛之道却被人以解脱道取代而说为成佛之道者来说),还有更多乃是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就会想:是不是佛法中可以通融,把善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善法?是不是变成了以后会遭到恶果?也就是说,我是不是触到恶的底线呢?在那种情况下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我怎样去看待世间上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我觉得说他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他怎么会遭到那样的报应呢?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很奉公守法,他也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甚至有的人在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又有一种称为独一地狱,在大地狱之边,人间亦有;受生有情,为自身自业所感,多受如是种种大苦,如《吉祥问采菉豆子经》说:【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聚。」】又独一地狱有情,其寿命不定。以上依《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如此众多地狱,由造诸恶业之不善众生来承受业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慢慢。十者回诸善根。十九、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原因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四者过无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福报是从布施中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恻。外道谛听。彼人若从畜生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闇钝少智懈怠多食。乐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语不辩。乐与痴人而为知友。憙黑闇处。爱乐浊水。喜啮草木。喜以脚指剜掘于地。喜乐动头驱遣蝇虻。常喜昂头欠呿空噍。常喜拳脚随宜卧地不避秽污。常喜空嗅喜乐裸形。常喜虚诈异言异作。多喜绮语。梦泥涂身。或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诸大阿罗汉都不收他作徒弟,他哭哭啼啼回家去,在路上遇见佛刚好要回精舍,佛见了就问他:“你哭什么?”他说:“我去找释迦牟尼佛,求出家,可是如来正好不在;诸大阿罗汉又都不收我作徒弟,都说我没有因缘出家!”佛眼一看,就说:“你有因缘。”是什么因缘呢?是因为他过去世被老虎追逐时,为了避难而爬到树梢,因为紧张就呼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承受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报;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堕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说,一切有情众生必定有过去生、有未来生。如果没有过去生,那么从世间有人类开始,就应当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庄严、一样的健康、一样的有福报,也不可能两个人有不同的性别。应当犹如产品的制造一样,没有差异性。但为什么人会有性别与种别的不同?此即说明了每一个人因为过去生造业之不同,今生会有所不同。有的宗教讲有今生、有未来生,但是却没有过去生。因其认为人是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地藏菩萨本愿经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楞伽经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无量寿经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涅盘经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4、善业、恶业、无记业业又根据动机或道德意志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有「有漏善」和「无漏善」。无记业则是不善不恶,但又分二种:「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当拔置于甘露地。复次欲界众生乐着不净如狗食粪。我当度脱至清净道。复次我当学求诸法实相。不有常不无常。非净非不净。我当云何着此不净。观不净智从因缘生。如我法者当求实相。云何厌患身中不净而取涅槃。当如大象度驶流水穷尽源底。得实法相灭入涅槃。岂可如猕猴诸兔畏怖驶流趣自度身。我今当学如菩萨法。行不净观除却淫欲。广化众生令离欲患。不为不净观所厌没—&md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借由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的故事,来说明因果显现的三个层次。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一位非常尊贵的妇女,她的名字叫作毘舍离;她不但非常有智慧,而且又贤能有道德。毘舍离十分敬爱信受佛法,常常恭请佛陀和祂的们来家里接受供养。而当时的国王,名字叫作波斯匿王,他因为非常赞赏毘舍离的智慧和贤德,就和毘舍离互相以兄妹称呼。毘舍离总共生了三十二个儿子,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瞭解,那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譬如求医病而得到痊癒的,或所求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而夭折,或所求不顺遂的,那么是属于逆度;感得佛菩萨为你现身说法或者救拔的,是显度;因为祈求而感得人事聚合、机缘相助的,则是叫作隐度。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本人误打误撞进了易学圈,这么久的算命经验使我对易学界和八字等算命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曾经在qq算命群整天的算命,也担任过国内各大主要易学论坛的八字斑竹(版主),到现在一些论坛还没有把我的名字去掉。这一年来我对中国易学界上至国内大师下至民间高手基本都有了解和接触,对各种算命方式也清清楚楚,在北京和全国各地也拥有很多易友,更有数不清的算命qq群,我是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