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说:“不但现在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也是这样非常稀有地恭敬父母。” 众比丘请示佛说:“世尊!您过去恭敬父母的事迹是如何呢?”佛开示说:“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这独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孩子;由于他的家里很穷,当时又正在闹饥荒,这独生子就把父母活埋了。他想从父母那里省下来的粮 admin

2018-07-22

”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在过去无量劫里,一直都是恭敬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 众比丘请问佛说:“世尊!您过去恭敬父母的事迹是如何呢?”佛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作弃老国,在那个国家里,只要有人年老了,就会被驱 admin

2018-07-22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如是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 admin

2018-07-22

父语女言:「汝因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瞋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叱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 admin

2018-07-22

也许有人说:“景气不好,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去买上好饮食来供佛。”那也没关系!可以用一朵花乃至无量花,也可以用一香乃至无量香来供佛;也可以用一首偈乃至无量偈来赞叹佛。譬如弥陀赞:【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又譬如《佛本行集经》卷4赞叹 admin

2018-07-22

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活佛,也就是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们以及养育们,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 admin

2018-07-22

」比丘们问佛陀:「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亲。后来赚的钱变多了,每天得到四钱,也全部奉养母亲;之后收入又渐渐增加,每天赚到八钱,也供养母亲;由于工作勤奋价钱公道,买主对他信任,辗转相 admin

2018-07-22

最所倾诚服膺所说二颂:『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由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先赞大悲心』!愿与闻此论者恒时诵持,策励其心者也。此论从菩萨初心以至后心之一切广行宏德,无不陈说。又能特显中观要旨,较龙猛中论之仅深观空性者为完足,可兼摄大智度、十住之义。故西藏宗喀巴大师于月称见,不取专释中论 admin

2018-07-22

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梵名Candrakīrti,西藏名Zla-bagrags-pa或Zla-grags。西元七世纪顷,印度中观具缘派僧,出生于南印度沙满多(梵Samanta)之婆罗门家。从迦摩罗菩提(梵Kamalabuddhi,清辨及佛护之弟子)出家,学龙树之宗义及诸论书,兼习诸怛特罗,得秘术,能自画牛出乳,或手不触而掷石柱。学成后在 admin

2018-07-22

三了別業。四了別境業。此諸了別剎那剎那俱轉可得。是故一識於一剎那。有如是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6、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謂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無思慮或隨尋伺。或處定心或不在定。爾時於身諸領受。起非一眾多種種差別。彼應無有然現可得。是故定有阿賴耶識。7、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處無心定不應道理。謂入無想定或滅盡定。應如捨命識離於身。非不離 admin

2018-07-22

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Candrakirti 约7世纪中叶)】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学说。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后又在南方,弘扬佛法,兴建寺庙。最 admin

2018-07-22

但是自从婴灵之说流传以来,除了人工流产过的父母与家庭受到困扰之外,一般人在遇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突发状况时,也总会疑神疑鬼,认为是婴灵在作祟;好像在们的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婴灵正等待时机来对人们下毒手报复似的。人们对于婴灵之说的恐慌,可能是认为婴儿无知、任性、不可理喻,因此,一旦认为是受到婴灵干扰时,也就束手无策了;也因此而使得某些有心人士有机可趁, admin

2018-07-22

如第一件破僧事件的提婆达多,因为对佛陀起嫉妒心想要取而代之,要追随他的人出去对出家不久的年少宣说:你们只要跟随,不要去跟随佛陀;你们只要尽形寿守着五法——就是尽形寿乞食、着粪扫衣、不食盐酥、不吃鱼肉、还有露坐,你只要受持这五法,很快就可以证果。提婆达多订立这种简易的法则,就是要年少的僧人来归依他。这五法当中饮食就占了三法,所以就是属于饮 三摩地

2018-07-22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众生,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遭受种种的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着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钵中还有剩余的食物,就会带回来分给众人,众人对于这百味具足的美食,皆未曾见过,也未曾使用过,于是各自问所供养的道人:这个未曾食过的美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四位道人就为他们各说这美食的由来,于是这四个居士就各自发了一个愿,一个人发愿说:愿将来生于天帝释宫中;一个人发愿说:愿将来生于海中作海龙王;一个人发愿说:愿将来生于金翅鸟中作金翅鸟王;一个人 三摩地

2018-07-22

太子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独尊,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太子佛像,四众依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会举行相关的,世称浴佛节。二、浴佛功德在《浴佛功德经》中,佛开示了众生在佛涅槃后,浴佛、供养、赞叹佛的殊胜功德和利益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的说法到底正确不正确?正信的佛弟子应该要如何的来帮助祖先?如何的面对这些问题呢?针对这个问题,们来看看,们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在一般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当中是有这样的说法,而且在华人居住的地区也流传很久的时间、也应用了很久,这是在民间习俗流传中所说的:在世的人要烧大量的纸钱、银钱这种种之类的纸钱来给往生舍寿的人,让亡者可以使用;而一般的人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弥勒在《楞严经》中说:忆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这些都说明弥勒的这一习性由来已久。实际上,弥勒在学佛修行上资历比释迦牟尼还要久远。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说:弥勒发意先之前四十二劫,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 三摩地

2018-07-22

太子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独尊,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称为浴佛节。二、浴佛功德在《浴佛功德经》中,佛开示了众生在佛涅槃后,浴佛、供养、赞叹佛的殊胜功德利益 三摩地

2018-07-22

在平常的生活中,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将各种欺诈行为揭示出来,提醒公众莫上当的内容,对此报道,人人称快。但这样的现象一旦出现在佛教圈内,人们似乎一下就失去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去指责欺诈者,反倒指责揭露真相的修道人,每每亮出的招牌就是“真修行人不见人过”,殊不知什么是“人是非”,什么是“法义辨正”,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