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从这边弄到钱吗?才没有那么笨!钱不留下来给自己用,还往别人的口袋里面送。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又把自己的口袋按得更紧了一些。当然,世道之中的确会有一些假名善知识他是看准佛门的乐善好施,所以说法的时候是刻意强调布施法的重要,因此也获 三摩地

2018-07-22

学人念天的时候,正可以自观察:是否也具足这些庄严,以作为来世继续行菩萨道的依凭;所以也随喜于五戒十善的修学,当然就会有福庄严。然而,菩萨自知可以生而为天人的福德庄严,却发愿说:再回到人间利乐有情,然而可以受用过去生修学五戒、十善所得的福德,并且也可以在利益众生的他庄严之中,更加自庄严。菩萨为什么发愿回到人间,而不往生到天界去受乐?因为菩萨很清楚地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二乘人证得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见、执、所执之分段生死,于寿命终了入无余涅槃,因而解脱于三界生死;又譬如菩萨证得佛菩提,也就是亲证自性佛宝,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断除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因而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永不入无余涅槃,而广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说,归依佛教的三宝好处很多,而且也很尊贵及难得,象这样的三归依,才是众生真正的归依 admin

2018-07-22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三摩地

2018-07-22

汝等比丘!于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an)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x 三摩地

2018-07-22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 三摩地

2018-07-22

白佛言:世尊,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所愿,当具说之。设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一)设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二)设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三)设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 三摩地

2018-07-22

地藏菩萨本愿经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 三摩地

2018-07-22

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复次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 三摩地

2018-07-22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佛告阿难:汝常闻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大苦空,五阴无。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sou)。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 三摩地

2018-07-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由分第一如是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 三摩地

2018-07-22

有位当事者问到,她有过堕胎、还有流产,这样的话,如何消除这些业报呢?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她已经警觉到,她伤害到一些众生、伤害到一些有情,这样就是已经在悔改,就是发起了惭愧这样的善根了。惭和愧是两个善法,她就知道说:以后不要这样继续做。因此接下来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能够如实的忏悔,然后对这件事情就不要一直记挂,她还是要继续面对自己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们劝请佛当彻底实践忏悔之法,而不是只有表面上参加大悲忏而已,因为这样的功德有限。若有如理实践忏、悔二法后,亦不要追悔过去而耿耿于怀,若继续耿耿于怀,即已成就了悔箭入心的过失,此属意识相应的烦恼法——恶作。因为菩萨在因地学戒的阶段多多少少会有造作恶业之因缘,然后透过实践忏悔改过,而努力在反方向补救,进而戮力在护持正法、利乐有情的方向来 三摩地

2018-07-22

在年轻未婚的时候(当时还未学佛),因女友怀孕,于是两人决定堕胎;事后心中一直很不安,且听说会有婚姻不顺、重病、短命之果报。几年前自己也离婚了,前妻(即女友)身体也非常不好,自己知道做了错事果报现前了,每日虽对堕掉的胎儿忏悔回向并吃素,但心中仍然很不安,又害怕会障碍学佛,想藉此亲身经历警惕世人,并恳请萧导师能慈悲开示是否有补救之道。答:不论婚前或婚后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在乱伦、强暴等法律允许堕胎的情况下,实施堕胎行为的医师,在佛法上是否也会成就杀人之业呢?们的回答是:妇女因为有生命危险,而在医师的判断抉择下不得不堕胎,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法律所许可及护生之举。而乱伦、强暴等情形是否可以堕胎,当事人自己会有所抉择,也可能都符合人情与法律的规范。但是,们只能从佛法的道理来说明生命与因果的事实,却不一定能够符合人 三摩地

2018-07-22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嗔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修正自(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和末那两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赚钱本篇将提到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这篇葛格将举经典的例子与认识的一些菩萨们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这三种情形!以及最后提到该怎么样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说「菩萨得如意眷属」的方法那也有证悟菩萨的老婆是很会赚钱的,所以他就不太愁吃穿!譬如有一位六十几岁的证悟菩萨,他早就退休很久,去年听别人说他换了台新车BMW(宝马),原因是他老婆太会赚钱了,所以他老婆买新车给他开!证悟老菩萨其实自己以前也有在赚钱,但他退休了!而他老婆又太会赚钱,所以他年老时还换了新车BMW!相信不是他贪着新车,因为他外表与心性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