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以及通达入地后所要进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从经典的记载可以看到,乃至各代包括现代的实证者,要实证声闻初果,必须要断除我见,具足断我见、三缚结的功德就可以实证,并没有男女差别相。也就是说,初果的实证,具足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就能够成就,不会因为男人可以断我见而女人不能断我见的这种不平等的差别。因此,从解脱道初果的实证来说,不会重男轻女,是男女平等,不论男人女人,一样可以实证初果成就,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的修证次第,会比较容易断除贪欲。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不邪淫戒的履践。我们了解戒律的原理,就可以很愉快的守戒,增长自己的德行。还没有受戒的人,也不必因为无法严格的遵守轻戒,而不敢受戒。-----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21》问七(原标题:有关 三摩地

2018-07-22

婚姻就是个道场,在无法再带上面具的婚姻生活之中,面对种种逆增上缘,磨鍊自己终究以「本心、真我」为依归,而不「认贼为子」、去错误地认取「意识一念不生、如如不动」的假本心(假我)当作「真我」──这正是时下一般普罗大众被错教的修行模式,这种被误导的修行,纵然难能可贵的在表相上看来是修行的很好,但是实际理地上,落入「认假为真」的坚固「我见」之中,仍是无法有解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三摩地

2018-07-22

自己内心真的很忏悔与抱歉,在过去无知岁月中因个人贪、瞋、痴、慢、疑,我执我见,犯下的种种错误。不仅造成别人的困扰,更是自己困扰与伤害自己最深。感谢老师课堂不断开示佛菩萨慈悲的胸怀,让自己勇于面对过去所犯的错误,忏悔、包容与原谅自己。日常或职场偶发的人际矛盾与冲突时,很烦躁之际,不断提醒自己带着忆佛念,不断提醒自己「一触即止、烦恼不生」,让自己心先平 三摩地

2018-07-22

”以这个作为戒的总相来持:凡是恶的就远离,凡是善的就修行;我见、我执也是恶法,也该远离,这样心地就清净了;这样自净其意就是诸佛的教诲。如果智慧不够,当然就要依照戒相来持戒,那就要教导他忆念生前所造的一切善事,所以说要修念心。念就是于所经事忆持不忘。教导众生修持念心,忆念自己一生所做的善事;忆念时生起欢喜心,觉得将来死时有善业可以依靠,就会继续 三摩地

2018-07-22

而宗喀巴主张意识是不生灭心,并且不许有第八识如来藏存在,都与此经的法义相违,在我见如此深厚,并且错解此经真义下,在表相上以此唱颂作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又《三十五佛忏》是出自《决定毗尼经》,本来与《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的五十三尊佛合称八十八佛,为汉地佛门主要而且很普遍的忏悔文。如果只依《三十五佛忏》,则必须依《决定毗尼经》原文次第作忏悔,绝不能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他做善业时就把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知见带进来配合修行,所以能在造善业时断了我见、乃至断我执;也许造善业时触证到如来藏,就发起般若德与法身德;所以作善业时有具足与不具足。若不具足的话,作业之后,果报就不定。 也有人在业行造作以后得具足,譬如他修了福德之后遇到正法,有善缘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正觉同修会的法太妙了、太棒了,你要赶快去学。&rdqu 三摩地

2018-07-22

以这个作为戒的总相来持:凡是恶的就远离,凡是善的就修行;我见、我执也是恶法,也该远离,这样心地就清净了;这样自净其意就是诸佛的教诲。如果智慧不够,当然就要依照戒相来持戒,那就要教导他忆念生前所造的一切善事,所以说要修念心。念就是于所经事忆持不忘。教导众生修持念心,忆念自己一生所做的善事;忆念时生起欢喜心,觉得将来死时有善业可以依靠,就会继续做善事。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所以对于有情众生中,若要能得到大威仪、得敬重,必须要于诸众生心无嫉妒;看见他人得利益时,心生欢喜;看见他人失利,起了怜愍心;对于他人有好名誉时,心生欣悦;见其失名誉时,助怀忧恼;因为如此调柔心性,继而于修学道业,发菩提心,造佛形像,敬奉布施宝盖;对于自己父母亲敬奉侍,对于贤圣善知识的善教导恭敬奉迎;常劝人弃舍少威德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论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经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并且证悟明心,就有资格称为胜义菩萨僧。如果出家身,既没有断三缚结,也没有证悟明心,就称为凡夫菩萨僧。如果在家身,受了菩萨戒、发了菩萨心,但是还没有断三缚结,也没有证悟明心,就称为凡夫菩萨,不能称为僧。在二乘法中,只要断了三缚结,证得初沙门果,不论是出家身或 三摩地

2018-07-22

那什么叫作三缚结呢?三缚结就是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有关于断三缚结的内容,我们后面有其他的亲教师,会为各位来解说,所以今天不说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们知道初果人实证断除三缚结这个解脱业之后,他可以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解脱于生死。接着如果他要修二果,他就要把欲界里面的爱降伏,然后最后把它断除;如果降伏大部分的话,就是所谓的二果人,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三摩地

2018-07-22

八、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我见、身见)、戒禁取见(不如理的施设戒禁,譬如藏密祖师施设的三昧耶戒)、邪见诸业,各执己见,互相是非,故地狱中便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等狱吏文书;亦如路人来往相见,两者发于违拒相返而见习交明,因此地狱中有情便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因此之故,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色目恶见之人,同名见坑。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三摩地

2018-07-22

而阿罗汉虽然断了我见,进而更断了我执,能出三界轮回生死,却不以修习六度波罗蜜为必要,纵有所修也是随缘而修,所以他所具有的福德资粮比之诸地菩萨,可谓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差太远了。又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于六住位明心见道时,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总相,发起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有了大乘无生忍;然后从第七住位开始,修学别相智,广修后得无分别智,直到见道通达进入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又有一种称为独一地狱,在大地狱之边,人间亦有;受生有情,为自身自业所感,多受如是种种大苦,如《吉祥问采菉豆子经》说:【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聚。」】又独一地狱有情,其寿命不定。以上依《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如此众多地狱,由造诸恶业之不善众生来承受业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位了达了这个道理,如果是执着轻微的人,我见就断了,那么这个闻法的事情就成为未来证四果时的了因。为什么是了因呢?因为你还没有正式去观行啊!现在虽然断了我见,可是还没有断尽我执嘛!当你观行完成而断除我执时,那已经是果了,这就不是因。你现在听了、了解了,断了我见,这就是了因。但这一件事情对我来讲仍然是生因,对你们来讲,断了我见就是了因;你们了达 三摩地

2018-07-22

尽快断除身见和我见,三心不住四相不生,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法。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已离身见,当知是名被大甲胄,乘大乘车。这个甲胄披在身上,世上从此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伤害你,能够让你害怕。因为害怕的前提是先必须有一个容易害怕的我在,眼前才会有害怕之物,心里才会产生害怕。业由心生,还从心灭。《心经》名句曰: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