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三遍)◎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数声)阿弥陀佛 三摩地

2018-07-20

(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三)恭请主法和尚示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萧平实,於此祈请大愿地藏王菩萨施加慈恩,帮助四川省各地大地震罹难有情,普能得生极乐净土;此外,并对如斯共业而亡之一切有情而作示:所谓往生极乐净土者,总有三品,细分九辈;汝 三摩地

2018-07-20

居士灵前曰:释迦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普为众生示悟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真如佛性清净圆满,三界六道皆因执幻轮转生死。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无余涅盘实相无相唯是此心。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共说此心,而此真如阿赖耶识离诸觉观。应物现行如镜照烛而离觉知,无量劫来离诸分别表意言说。恒处三界对现六尘内相分境,于六尘境不起善染厌增觉观。自不作主亦不起于见闻觉知,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叫作种子熏现行?当我们一生的寿命结束以后,五根就会始毁坏,前六识因为没有五根作为依靠,也就失去了作用而消失了;只有剩下第七识,也就是意根,祂会依附于第八识,然后慢慢地跟已经毁坏的肉身就始慢慢分离,然后最后离肉身,再由第八识生出中阴身。那在中阴身阶段,到底我们要去投胎,到底要怎么决定,到底这个人是要往生到哪里?其实在中阴阶段,决定往生的方向 三摩地

2018-07-20

在净土经中常常提到,当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心得决定,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或诸比丘眷属围绕加持摄受,但是重点乃是亡者是否心得决定、一心不乱呢?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卷一示:【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 三摩地

2018-07-20

每次的中阴身到了第六天,就会始衰败,最迟第七天就会死亡。每一次的中阴身最多只有七天的生命,最多可以有七次的中阴身出生;若有食物香气长养,就可以继续维持中阴身微细色身。若无香气长养,中阴身必定会中夭。阿清:关于这个,我再打岔一下,有些民间故事,说有些鬼他说根本没有投胎这件事情,因为他一直保持这样,这个怎么解释?同修:有人落入鬼道之后,因为能觉察到上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看一下,刘灿梁在前面说:能证如来藏悟更好啊!如果不能悟,怎么办?要随顺第一义的如来藏修行,才可以去弥勒净土。可是我们从这段经典,可以看到,这里说,想要往生兜率内院的人,是要怎么样去?是要净诸业,行六事法,是这个条件就可以往生喔!可是我们要看看什么叫作行六事法呢?他就可以能够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而是怎样?将来随着弥勒下阎浮提的时候,第一闻法 三摩地

2018-07-20

如何用法界真实的投生道理来看待《生死书》从弥勒菩萨的示,我们可以了解,会往生到哪一道,完全是要看有情众生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如果是造善业较恶业为重的,就会和善道相应而往生善趣;而如果是造恶业较重的话,自然就会随业往生到恶道去。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佛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佛陀以及诸大菩萨的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佛教教祖 三摩地

2018-07-20

自然心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故知紫阁天衣中峰天如妙叶空谷憨山诸尊宿。及陈莹中冯济川诸前辈。密因有在。正果非虚。撒手便行。不移跬步。何待临终十念。始能决定往生。不宜逐迹而求。转乖教理。往生集唯以吉祥善逝为高。其有捐躯舍命者。概斥而不录。独尊庸行。曲为时宜。虽虑出万全。而事难一概。普贤行愿品言。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 三摩地

2018-07-20

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三愿。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六愿。设 三摩地

2018-07-20

自得心。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提。斯为第一。夫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入道。乃至修菩萨行。化度众生。皆不离此法门。修净土者。当知效法焉。普贤。梵语邲输䟦陀。悲华经。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八王子泯图。于宝藏佛前。愿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行。 三摩地

2018-07-20

豁然悟。因投簪受业。精思讽诵。以夜继昼。安叹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间旷。可以栖止。乃立精舍。号龙泉寺。时远同门慧永。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而远学侣寖众。西林隘不可处。刺史桓伊为远更立寺于山东。遂号东林。远于是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立十二叶莲华。因波随转。分刻昼夜。以为行道之节。既而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至者。百 三摩地

2018-07-20

五会念佛道场。感祥云弥覆。云中现楼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空。衡州举郭。咸焚香瞻礼。良久方灭。照复遇一老人谓曰。汝曾发愿往金色世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言讫不见。照遂与同志数人。远诣五台。五年四月六日。至五台县佛光寺。其夕四更。遥见异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得一山。山下有㵎。㵎北有一石门。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引至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如钵 三摩地

2018-07-20

梦一女人以凿其胸。易其心。以手摩之。患即愈。畴昔所览靡不通晓。走笔成章。率归典雅。历主苏杭诸方丈。晚归常熟上方。建炎四年正月。集众讽弥陀经。称佛号而化。茶毗获舍利。起塔上方(佛祖统纪)。道言。会稽人。灵芝元照之也。专修净业。临终数日前。见二神人长丈余。谓言何不系念。于是大集道俗。称佛名三昼夜。将毕。自升座说法。为众忏悔。至晓。即座而化(佛祖统纪)。元 三摩地

2018-07-20

南北礼请戒者无虚月。一日示微疾。曰。勿进汤药。后七日吾当行矣。至期寂然而逝。年七十九。茶毗。见莲华佛相腾于火中。获五色舍利升余(宝华山志)。林谷。绍兴人。住罗山之西南。破衲麻鞋。唯劝人念佛。一日见白云中有佛来迎。遂化去。土人名其庵曰白云(净土全书)。万缘。姓乔。湖州长兴人。为人愚钝。人詈之弗嗔也。誉之弗喜也。专持佛号数十年。康熙二年七月。忽自缚草龛。 三摩地

2018-07-20

叩篇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寔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然后妙觐天仪。启心贞照。识以悟心。形由化革 三摩地

2018-07-20

门引入。见楼阁中佛与菩萨。吾将去矣。遂请睎经道果二僧至卧榻前。䇿发净业。令举家齐诵佛号。西向坐逝(佛祖统纪)。黄生。潭州人。以锻铁为生。每打铁时。口称阿弥陀佛不绝。一日占一颂。令邻人书之。曰。玎玎珰珰。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且云我去后。可将此颂流布。广劝人念佛也。即化去(佛祖统纪)。徐六公。嘉兴农夫也。长斋念佛。设像瞻礼。如是四十年。屡梦游净 三摩地

2018-07-20

老母闻法解。即得法眼。佛言。我前世发菩萨心时。曾为其子。今此老母。寿终当生阿弥陀佛国中。供养诸佛。却后六十亿劫。当得作佛。字扶波犍。其国名化作(佛说老母经)。纪氏。句容葛济之妻。刘宋时人也。济之为葛洪之后。世学仙术。纪氏独心乐佛法。存诚不替。一日方织。仰首见云日朗。空中清明。忽有宝盖幡幢。自西方来。中拥一如来。金色晃耀照彻云表。纪氏停梭谛观。中怀 三摩地

2018-07-20

”末学自七十一年十二月廿日--儿子的生日,决心始学佛;原因是感于平素造业大多,宜多修行,以作为儿子之表率。此后,参加寺院及共修会之念佛共修,每周三、四次。平常亦尽量利用空档念佛,如骑车、走路、搭车或上班之空闲,或出声念或默念,另听闻净土五经有关之录音带及研读净土五经之批注,并学法器、打地钟等,如此过了七、八年,但对如何是“一心不乱” 三摩地

2018-07-20

到了道场,却感受到气氛都不一样,心神整个都收摄起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来表面轻松,内心里面还是很想悟的。因此整理安置妥当,便万缘放下,全心全力去体究。从第一天到第二天小参前,努力参研;可是答案一直归回还是禅一举足经行时之体验相同,不免想:自己悟缘未至吧。小参时,导师考问真妄心时,内心疑惑不决,将体验的知见一一回答说出;导师看出心中疑结,便施设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