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年的佛法熏习,使我对极乐世界很向往,也明白助念的重要,但若问我有没有信心往生西方?我则会说:“没有信心!如果能生到边就偷笑了。”因为念佛的功力太差,习气又重,遇到境界起,心马上随境转,上下起伏不定。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的法,对自己爱生气的毛病,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只能怪自己的闻、思、修、定力不够。毕业后忙于工作、结婚、育子,一晃十多年就过去 三摩地

2018-07-20

我读了《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心经》、《金刚经》、《藏经》、《药师经》等,及《楞严经》和《法华经》的一部分。但是我读了却不能领受其中的意旨,觉得经中所说的圣妙境界只能用想像而无法亲身体验。当时也没有好的老师可以指导我,虽然我也请了许多佛书回家读,包含了许多显密大师的著作。另外录音带、录影带及有线电视的佛教台,我也涉猎了一些,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十二篇:林明佳见道报告一心顶礼归命十方常住三宝一心顶礼归命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归命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心顶礼归命大势至菩萨一心顶礼归命平实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归命监香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归命护三菩萨摩诃萨一、学佛因缘──所求果遂生谦恭是一个缺乏自信却十分功利的人,然而正因为这两个缺点,使能谦恭信受佛法。记得小时候一遇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印老不应于否定第八识持种识如来藏之后,单说诸法缘起性空,否则必同应成派中观之具足断、常二边邪见,焉得名为佛法?印老所言“在某些大乘经中,‘无我’已被巧妙的譬喻而判为方便说了!”如是之言可证印老完全不解大乘法义,未见大乘见道功德;此谓二转、三转法轮大乘诸经,在在处处说人无我、说法无我(不曾将无我法判作方便说,并以如来藏来支持二 三摩地

2018-07-20

从小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父母皆须为生活奋斗,所以将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顾,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得到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学校奖励的《释迦牟尼佛传》,读时倍觉亲切;青少年时期,强说愁的年龄,再加上父亲往生,让我开始找寻“生命的真谛”为何?有模有样看起教的圣经及哲学类的书籍;直至二十二岁初入文教业,办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贯道的道亲,在大家热心传 三摩地

2018-07-20

二○○三年底,听到会里已觅得适当点将建设正觉寺的好消息;心中很惭愧,自己经济能力实在不足,无法护持。回家后,想到还有一些首饰,或许可以变卖,筹得一些款项;与同修商量后,拿到附近银楼,顺利的变卖,筹得一笔小金额,护持正觉寺。由于自己往世布施做得不好,以至于现在在经济上,只能微尽棉薄之力护持,真是惭愧。后来在课堂上,张老师说班上另一位师姊也类似于我的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十四篇:蔡华容见道报告--云流水散去,寂然天空至诚顶礼法身慧命父母萧老师。导师知遇、教授之恩无以回报,唯有推心置腹将一生行履忠实禀报;粗言野语,葛藤甚多,要浪费老师较多眼神……。出生于民风淳朴的台南县乌山头,祖父务农兼教汉学。最遥远的记忆是三岁时过年,来到赤山岩拜拜,指著出家比丘尼,跟母亲说:“我长大要当‘香菇’。&rd 三摩地

2018-07-20

生活中,你会不时陷入四山相逼的境。请记住禅者无门之门的教诲——生命之途原本是鸟道,上下左右,何处不是出身之路?修行中,你会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些故事,你会找到适合于自己修行的入处,少走弯路,省心得力,得力省心。本书资料详审,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了文字流畅,可读性强。本书既可作为广大佛学爱好者修学之指南,还可 三摩地

2018-07-20

到了南宋时期,这个宗才开始逐步趋于衰微。最后就烟消云散了。曹洞宗这个法系本来是由洞山良介禅师与曹山本寂禅师,他们师徒两位联合创立,所以叫做曹洞宗。可是在南宋时代。才开始兴旺起来,道风远播,盛极一时。它对于法脉传承,是仅次于临济宗。 (原标题:禅宗法脉(图)) 三摩地

2018-07-20

就这样虔诚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 三摩地

2018-07-20

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也渐渐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菩提达磨远自竺乾(印度的别名),以眼藏并信衣(指金襴袈裟,释迦佛传下的用以表示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密付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因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三摩地

2018-07-20

没有办法,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道信禅师听说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亦说林法师)。在皖公山,道信禅师跟随三祖僧璨大师学习禅法。道信禅师开悟见性,当在这期间。《五灯会元》卷一记载:隋开皇十二年(59 三摩地

2018-07-20

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象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把他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转眼间这 三摩地

2018-07-20

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槃经》。慧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槃经》。慧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慧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一天,四祖来到幽栖寺,问寺院里的僧人道:此间有道人否?那位僧人不耐烦回答道:出家儿那(哪)个不是道人?四祖反问道:阿那(哪)个是道人?被四祖这一喝问,那僧无言以对。这时,别外有一位僧人出来,告诉四祖: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离这儿十多里路的深山里面,有个叫懒融的禅师,终日坐禅,见有人来,既不合拿问讯,更不起来接待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有一只老虎昼夜不停在谷禀的四周转悠着。有一天,有个叫张逊的县令上山拜访慧忠祖师,问慧忠禅师:“你有几个徒弟?”慧忠禅师回答说:“有三五个人。”张逊又问:“如何才能见到你的们呢?”慧忠禅师于是敲了一下禅床,突然,有三只老虎哮吼而出。张逊吓得连连后退。后应众人的邀请,慧忠祖师下山,住进了庄严旧寺。庄严寺太破旧了,没有 三摩地

2018-07-20

实际上,我们的自性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我们,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处、举手投足处、扬眉瞬目处放光动。只要我们一念回光返照,即可体会到自性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密用”。之所以称之为密用,是因为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他人言说,同时他人亦不可替代。坦然禅师悟道之后,便留在慧安国师的身边,而怀让禅师则依照慧安国师的建议,前往曹溪参礼六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听说五祖已经把衣法秘密交付给卢行者(慧能),慧明禅师这一下子急眼了,心想,我慧明参礼过四祖,在五祖的席下也有年头,卢行者,一个不识字的舂米的獦獠,才来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得到了衣钵,于是便率领数十个想法跟他相同的人,一起向南追赶慧能大师。他们顺着六祖的行踪,一直追到大庾岭。因为慧明禅师是个武夫,跑得快,所以最先追上六祖。六祖见慧明禅师追上来了, 三摩地

2018-07-20

”志诚禅师一听,连忙出来礼拜六祖,并当众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来意。六祖道:“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志诚禅师道:“不是。”六祖反问道:“何得不是?”志诚禅师很机智回答道:“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六祖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汝师若为示众(你的师父平常是如何教导你们的)?”志诚禅师道:“尝指诲大 三摩地

2018-07-20

法达禅师自认为一直持诵《法华经》,功德不小,故心怀我慢,初礼六祖的时候,头不至。六祖呵叱道:“礼不投,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邪(平时是如何修行的)?”法达禅师回答道:“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六祖道:“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如果你念了一万遍,并且体会了的大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