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实非天所能主宰,皆由自心所作而自受报;其中因缘果报丝缕万端,非至佛地不能具知,大慧菩萨因此请佛开示。阿弥陀佛!-----《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原标题:如何求财富得财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你自己,譬如说先生有外遇的时候,你就想要去改运,想要去改运的时候,你不知道说这个问题是出在你这一世跟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因缘果报的关系;乃至于过去世的因缘果报的关系,这个是互相影响的,你不知道这样子的道理,你想说,你要透过这样子改运的方式,他就叫你说:你必须要烧多少的金纸,你必须要拿多少钱来。甚至于你必须要跟他进到房间里面去修双身法,他要帮你改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把我们说的因缘果报的重点提了出来。既然说现在苦乐吉凶等事,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境遇,都是种种缘聚集而成的。如果这个条件没有了,那么也就相应的没有了这件事情。那么这种种的缘是怎样调控,怎样运作的呢?业集随心,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记牢。这个业力,这种种的缘,种种的因,如何聚集、如何显现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随我们的心念调控的。这个心是总司令。由它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施的因缘果报。第二是亲近善友。因为从善友处,学习到了正见正理,所以就能够不谘承邪见了。第三是不贪着财物。就是能够舍离对于财物的贪着,这样就不会再畏惧财物布施了以后会受苦了。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惟。从他闻法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这个在大乘经典是一概否定,否定这些大梵天、大自在天等有可以出生万法的能力;甚至,大梵天、大自在天都没有正确的知见,他们对于因缘果报都不正确的观念,然后怎么可能可以促成整个因缘果报在轮回这个体系中的实现呢?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实现业果,它必须要能够身、口、意都能够作鉴察,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念头,它有时候是隐藏性的,有时候它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观‘谁施、谁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缘故施?是施因缘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缘果报皆十二入’,能如是观、行于施者,是名净施。若行施时于福田所生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骄慢施,柔濡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这些事实,在在显示了因缘果报的一贯性。既然人人各有前世的熏习种子在此世现行而显示各人心性生来就不同,就已证明必有贯串三世的心存在,而不是由物质的头脑来产生意识觉知心。至于贯串三世的心,共有二个,一个是能够受熏持种、记录业行的心,那就是第八识心;另一个,就是表现习气和执着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识末那。由于有这二个识的存在,才能够有因果报应和前后世性格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假使没有七、八二识执持业种和无明种去到下一世入胎,那么一切有情都将是无因而有,一切人的种性、资质、习气、福报乃至因缘果报,都是或然率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切人一生的种种遭遇,都是无缘无故而有,而不是依法界定律来实现因缘果报了。显然地,这不仅是一般人的常识所无法接受,也在在违背了自然界的因果法则啊!以上所引述《以佛法研究佛法》书中的立论,经过阐述之后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甚至他方世界,现在这个时节下了几滴雨,佛都完全清楚;对于众生的根器,祂也是如实的了知;对于一切烦恼的解脱,祂也能够如实的了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因缘果报,甚至它的法相、它的体性,都完全完全的了知,没有一法不知;所以佛是无一法不知的,是世间智者。佛也是出世间智者,所以佛有一个十号名字,叫做世间解!是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尊者!佛也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某些得自平实导师正法而告假离去者,急欲为人师时如是不顾佛诫而轻易授“法”与人,从不要求学人应先就“次法”修集圆满,在学人证悟条件尚未成熟的状况下,躐等、揠苗而提前引导学人证知如来藏密意,也会对自己所摄受的随学者产生不良的影响,乃至后时心疑反谤正法,如是师徒俱有大过,如此的因缘果报当深思之。最近听闻大陆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观之三辈九品往生之果报相及修习次第相,佛已经将极乐世界之圣道门内涵与次第,铺陈于众人面前,有智之人应可从经文中略得法要,自可相信极乐国土亦不离因缘果报之理,也不离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修道正理。(原标题:净土之修行法门,最后也不离于佛菩提之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怎么说呢?如果蕴处界是后来才生(因父母生我才有),父母凭什么而生我们?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成了我们?如是这样,每个人出生时应像工厂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应都一样;可是为什么现见同一对父母所生双胞兄弟姊妹,结果两人个性与际遇不相同?这就表示他有过去世的业因,否则同一对父母所生的人,应际遇个性都相同,因父母都希望他们每一个子女都过最好的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数十年来恭敬供养三宝,广积福德,慈济众生,兴善止恶,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缘果报,为广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烦恼障及所知障,发起世间、出世间智,乃将《起信论讲记》交由同修会编辑成书陆续出版。亦可预见,此举将在未来佛教史上列为重要的记事,影响后世深远。“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因为他们奉持净戒的缘故,如来已经许诺之处,只要因缘示现成熟,必定成就他们的邀请,并且是为了示现因缘果报真实不虚的缘故。善男子!我们应当知道诸佛如来恒常示现的法理—虽然接受他人邀请却无法得到施主的供养,也不会因此而让施主下堕于三恶道。善男子!由于当时和如来一同结夏安居而食三个月马麦的那五百位比丘,其中有四百位比丘平日所见都是净妙的饮食,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于此「色」生起增长,名之为「生」,而于此持受,名之为「住」,而与此有损减变异,而称之为「异」,乃至坏散,而称之为「灭」;所以总一切四大种色为义,故当说「显四大种法」的「自性」常住,所以大乘法于中所说「显大种性」的「自性」,减而约就此中土所称,即是「大种性自性」,如何可以谓小乘法,于小乘缘起诸甚深义理中,无有隐覆说此性?乃至成一切世间相貌,成所有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种法门能帮助众生到达解脱的境界,这就是“解信”。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著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佛法的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缘果报之中有善因、恶因,有善缘、恶缘及善果与恶果六种状况,每一种又因为其因和缘、善与恶之大小程度千差万别之不同,而引发了各种无法逆料的不同果报。所以说:因缘果报不可思、不可议,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此即为因缘法。所以一般人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佛门内却不如此说。因为过去生之因与缘有所不同,而果就不可思议。因缘有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于能否达到理一心的地步,那就要看行者往昔善根慧根、因缘果报,以及是否能排除事障、消除性障而精进修持了。行者修习此一念佛圆通法门而初步成功--即事一心的无相念佛,于将来舍弃报身时,欲往生极乐世界之实报庄严土或方便有余土,随意感应,必得往生(注一);唯除眷恋世间、不舍眷属财物事业,或未与诸佛别愿相应(注八)。若能具备善根福德资粮及方便善巧者,深入修习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种法门能帮助众生到达解脱的境界,这就是「解信」。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着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