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样修学佛法,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为什么要摆出一副忧愁苦脸的样子来布施呢?所以菩萨布施供养后不会心生后悔,也不会忧愁烦恼;供养时,能合掌赞叹、恭敬、尊重。又菩萨没有能力的时候,身上仅有一钱也可以来作供养;或者菩萨有能力的时候,用无量宝物来供养也可以。如果菩萨很穷的时候,仅用一条线来供养也可以;如果有能力的时候,用无量线来供养也可以。乃至用一朵花、 | admin 2020-02-19 |
![]() |
”身为佛弟子们,应该要遵照世尊的开示,慎防口业啊! 然而,菩萨为什么要拈提诸方大师、大居士说法落处?为什么要作法义辨正的摧邪显正?为什么要作这些尽被人唾骂而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难道这些菩萨都是傻瓜吗?不然!一者,菩萨所作所为,都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而且还出钱出力不求回报。二者,菩萨将正法与邪法的差异处详细加以说明,让众生了知何者是正法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是说有一位长者问佛:“我等不了解为什么要说佛、法、僧为珍宝。希望佛您能为今天法会上的大众,也为了未来对三宝恭敬信受的一切众生,解说这个道理,使得众生能够永断怀疑,而得到对于佛法不坏灭的信仰,能令我们进入佛法三宝的不可思议海。”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r | admin 2020-02-19 |
![]() |
佛为什么要这样施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必证空性心。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所以,佛在初转法轮时不为二乘人明说空性心之所在,以及祂所有的种种体性,譬如佛在初转法轮隐说无余涅槃本际、我、如、齐 | admin 2020-02-18 |
![]() |
待五阴的种种内涵一一解说完毕,接着再谈十八界,什么是十八界?十八界的内涵是什么?它们生起的次第是什么?它们究竟是从哪里出生?为什么它们是虚妄的?谈完十八界后,于是再讲解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一直到最后的受持,什么是受持?受持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受持?要如何受持等等。也就是说,正觉总持咒的每一个名相,都可以为大众很详细解说。菩萨们如果想要深入 | admin 2020-02-18 |
![]() |
那我们再说,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化生,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既然没有父母,那为什么要特别对忉利天人来说这个法呢?这一点是可以这么说:忉利天人他们有的有善根,他们愿意继续来学佛,而且他们以后也可能到人间来投胎,继续来听法,所以他们一样会有父母。所以不因为他们这一生都是化生,将来就没有父母的因缘。而且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是有一些报通;报通就是他报应所感应出 | admin 2020-02-18 |
![]() |
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讲教理的时候,要求的是正信。这个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这个部分讲的是智信!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要说出离观与安隐观?也就是说,修学佛法要讲现象界,也要同时讲实相法界,这样才是在讲一切法。佛教在说法的时候是非常圆满而胜妙的,所以称为法宝。我们生活的环境称为现象界,现象界不是本来存在,而是从无到有。譬如买地盖房子,买家具到可以住人,房子坏了又回归土地,生住异灭不断的过程就是现象界的现象,佛法称为五阴十八界。为什么会有现象界的出生?这就要探究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就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间,空间与 | admin 2020-02-18 |
![]() |
那我们再说,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化生,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既然没有父母,那为什么要特别对忉利天人来说这个法呢?这一点是可以这么说:忉利天人他们有的有善根,他们愿意继续来学佛,而且他们以后也可能到人间来投胎,继续来听法,所以他们一样会有父母。所以不因为他们这一生都是化生,将来就没有父母的因缘。而且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是有一些报通;报通就是他报应所感应出 | admin 2020-02-18 |
![]() |
这是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要讲声闻乘、缘觉乘的原因。那再来第二点。因为二乘法它可以在一辈子完成,但是大乘法不一样,它必须走很远。佛在《妙法莲华经》里面就讲:“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妙法莲华经》卷三)为什么佛要分成大乘跟小乘呢?因为要走大乘这条路很长,中间有很多岐路还有险阻;如果你一口气要走完,这样子在对于当时的 | admin 2020-02-18 |
![]() |
各位这样子就可以想像,稍微想像一下如来藏跟五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说如来藏跟五阴的关系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刚刚已经讲了,五阴这样的名色是因为有个入胎识,五阴是因为入胎识藉缘所生,所以我们说五阴跟如来藏是非一非异的关系,这一段话其实是在讲这个道理。但是一般人都不太了解“空”指的就是如来藏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法的)“解脱”有些也通二乘法,二乘唯独解脱,它没有要求成佛;可是为什么要成佛?因为佛是两足尊,具足智慧的圆满、福德的圆满,所以佛是两足尊。大乘入道就是要实证于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什么要实证如来藏呢?就是因为祂是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我们唯有能够实证这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透过实证祂以后,你可以现前去观察这个法界的事实,而能够修 | admin 2020-02-18 |
![]() |
有的人会想说:学佛为什么要开这么多门?为什么不能只开一个门?有这样的问题的人,一者说,因为他是被善知识错误的引导,因为这种善知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佛法的中央大殿到底是什么;更不要说这个善知识是可以为你施设种种的方便善巧,让你可以开启殿堂外面一层又一层的什么?八万四千个门。再者说,那就是你个人的心量短浅,所以才不愿意去面对那么多个八万四千门;所以才会 | admin 2020-02-18 |
![]() |
到底这个真正的空义是什么?为什么《心经》里面所说的,几乎都在讲空,为什么它不要说这部经,就叫作空经,为什么要说是《心经》呢?这第一义到底跟如来藏,跟第八识阿赖耶识等,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什么称为第一,为什么不是第二?为什么称为义而不称为闻,而不称为其它道理呢?所以要能够思惟之前,必须要先当熏修、熏习、熏闻,所以应当亲近善知识。即使因为自身在一些场所、 | admin 2020-02-18 |
![]() |
但众生明明是有寿命的,为什么要说是“没有寿、没有命”?稍后再跟“无人”一起来谈。 接著说“无命者”。有寿才有命,寿尽命就坏了。就是说生命现象一直存在著,才能叫作“命”。这个生命现象,在人间时就说他有呼吸、心跳、暖触,此时就说寿命存在而说他还有命。假使有个人躺在路边很久没动,你过去一定先摸他的鼻子,看他有没 | admin 2019-09-02 |
![]() |
为什么要把眼睛又称为眼根呢?我们现在来谈一下,到底什么是根呢?根,从世间法的例子来看,我们来看树木有根,那根是要作什么用的?一棵树要成长,那就一定要有根,也就说它是树木生长的依靠;如果没有根,就没有办法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还有养分。同样的,眼根一定是某种法的依靠,因为它是眼识生起跟运作的依靠;如果没有眼根,眼识就没有办法生起,也不能运作了。所以说,我们 | admin 2019-06-19 |
![]() |
可是第八识真如或佛性,都不需要他们去修行啊!是无量劫以来本来就真而不曾虚妄过,根本不需要他们来修行转变为真;只要把衪找出来就好了,为什么要虚妄心修行变真?而真心如来藏也不必他们来修衪,衪是本来就清净性,本来就常住涅槃中不生不死,不需要他们帮衪修证涅槃。需要修行清净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教如来藏修行变成清净。衪本来就清净,不需要他们修衪,只要把衪找出来就 | admin 2018-12-27 |
![]() |
为什么要谈到实证佛教的观行法门呢?因为在阿含里面,它有谈到很多将来在大乘法里面的一些唯识的一些基础的概念,譬如说“遍行跟别境”的差别,这个“遍行”跟“别境”其实跟观行里面的,我们后面可以看到的这个五受阴的观行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说这个实证佛教的观行法门可以来总括这个《阿含正义》里面的内容,我们在看《阿含正义》的时候,我们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但也了解了为什么要断悭贪,或者是断了悭贪的好处,所以才能够世世继续地修学布施之行,其间一定是有着不同层次的信愿行相续而行的。然而一世又一世的财、法二施,不只能断悭贪的烦恼,当如法一世一世行施之后,所感得的五欲富足,也使得菩萨不会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财物,而去侵扰众生,自自然然不于众生行偷盗等行,烦恼因而更加浅薄了。同时,行于财法二施 | admin 2018-08-15 |